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鼓励党员争当党史学习的“宣讲人”和“传播者”,图书馆教工第四党支部于2021年6月22日,组织党员开展“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党史故事人人讲活动”。
党的第一部党章能够完整保存,背后有一段鲜为人知而又感人肺腑的故事。丁宁老师分享了一则《守护》的故事。1927年底,党的早期工人党员之一——张人亚,原名张静泉,为了保存好一批党的重要文件和文献,从上海携带文件秘密转移到宁波乡下,托父亲代为保管。张父经过深思熟虑,编了个“儿子在外亡故”的故事,为张静泉及其早逝的妻子修了一座合葬墓,将儿子转交的文件和书报等用油纸裹好藏进空棺里。年迈的张父默默守护着这个秘密,就这样,一守就守了22年。1932年12月,张静泉在由瑞金前往福建检查工作途中病逝。新中国成立后,张父将当年藏在空棺中的报刊、文件取了出来,交给了人民政府。这批文件和文献中,有20余件被列为“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家一级文物,其中《中国共产党章程》就是其中的一件。张氏父子冒着生命危险的守护,让我们看到了追求真理的赤诚之心。正是凭借老一辈共产党人的智慧与勇敢、对党的事业的责任心和无比忠诚,完整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章才得以保存。
倒在黎明前夜的战士盛慕莱,出生于嘉定县黄渡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盛慕莱不顾个人安危,与敌方势力巧妙周旋,向革命根据地输送了大量物资,被誉为“反经济封锁斗争中的尖兵”。而就在上海解放的前夕,他却不幸牺牲。解放后著名的电影《51号兵站》主角“小老大”梁洪,就是以盛慕莱为主要原型。黄莉莉老师为党员们讲述了一个鲜活真实的共产党人故事。
周黎萍老师为党员们讲述了同济大学图书馆前馆长肖友瑟的故事。肖友瑟1928年7月出生于甘肃临洮,1946年10月考入上海同济大学,为同济从四川回迁返沪后首批入学的工学院机械系新生。在同济就读期间,为共产党外围小组晓钟社成员,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于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在人事处工作,后任《同济人》主编。20世纪50年代与蒋汉文、段渭等人建立了热工教研室。1979年,肖友瑟经由李国豪校长的推荐赴中国驻徳使馆任外交官,负责教育处的筹建工作。1984 年自德国回校担任图书馆馆长。协助马大地组建同济大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问题研究所,参与创办《联邦德国研究》(现名《德国研究》) 杂志。后任《德国研究》编委会主任。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奋斗是我的理想,为党出生入死,我无怨无悔!”谍战玫瑰沈安娜在她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沈安娜在国民党心脏潜伏了十多年,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直到解放后撤回,也无人怀疑过她是共产党。李汶老师分享了中共隐蔽战线英雄沈安娜的故事。
“抗日女英雄赵一曼三次分别亲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陈云时刻把人民群众的生活放在心上”、“开国大将王树声坚持不建单独小院、楼房,只建一般平房”、“焦裕禄三次提交入党申请”、“新华书店的诞生与发展历程”、“以冷云为首的八位抗联女战士,为掩护抗联西征部队突围,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集体投江殉国”、“陈望道: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毛泽东写给徐海东一张借条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问题”、“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延安大学的由来”、“周广才半截皮带”、“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一个个扣人心弦的党史故事让党员们了解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批批优秀共产党员为新中国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了解到中国人信念坚定、顾全大局、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更坚定了党员们爱党、信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发扬。“党史故事人人讲”活动将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供稿:唐红兰、丁宁
图片:李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