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室主任、河姆渡文化代表性遗址田螺山考古队队长孙国平做客同济大学“礼敬中华·名家讲坛”,以“心灵启蒙——从中国东南沿海史前考古发现看河姆渡文化玉器起源与传承”为题,从考古学与中国当代社会、中国沿海(长三角以及浙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与史前社会进程、河姆渡文化玉器概述、中国东南沿海史前社会进程中的原始艺术几个方面系统探讨了文化与文明的关系,带领师生走进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早期人类文明图景。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23级同学杨阳璐感慨:"考古观今,跨越时空与文明对话;鉴古知今,回望过去也着眼未来;以小见大,立足浙江观华夏文明;赏玉润心,古玉仍留几番雅韵。文明兴而溯渊源,孙国平老师从考古出发,描摹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我见识到中华文化之底蕴与起源"
2023级本科生李思佳表示:“孙国平老师的讲座让我沉浸式触摸到史前文明的温度。作为曾亮相《考古队长》的行业巨擘,他的分享既有学术深度,又饱含情怀。最触动我的是他讲座的结尾:‘河姆渡先民早在六七千年前开始选择玉和制作玉器,是因为他们是中国南方地区最早感知玉料和玉器真、善、美特性的一群人......是真正的心灵启蒙。’
这句话让远古玉器有了精神内核。而在问答环节他关于当代深海考古进展,已提取万年植物残骸的分享,更展现了考古的探索魅力,让我对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有了更真切的体悟。”
此次讲座是同济大学“解码华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计划的第二场活动。同济大学作为上海市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联盟秘书单位,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解码华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计划,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通过汇聚文博负责人、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等顶级资源,将考古发现、博物馆珍藏和非遗宝物转化为鲜活教材,构建一个全新的联动文化机构与高校学科协同平台,在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中,激发青年学子的文化认同与使命担当,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为民族复兴注入坚实的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