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码华夏 ⎜带你走进大气磅礴的中国彩陶 |
| 发表时间:2025-11-12 阅读次数:79 |
彩陶,作为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的杰出创造, 以其绚烂纹饰与线条, 见证了中华大地上早期文明的智慧与审美。 从仰韶文化的鱼纹盆、人面鱼纹彩陶, 到马家窑文化流畅繁复的漩涡纹, 彩陶不仅是实用器皿, 更是原始信仰、社会结构与艺术表达的载体。 它们生动诠释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起源格局。 解码华夏,赓续中华文脉 “解码华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计划的大师讲座(第一期), 特邀中国考古学者张朋川教授, 解码彩陶,触摸华夏美学的源头, 扫码报名,了解由泥土、火焰与心灵共同铸就的远古中国。
讲座嘉宾:张朋川教授 讲座题目:大气磅礴的中国彩陶 讲座地点: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济人楼101 讲座时间:2025年11月19日13:00-15:00 主讲人介绍: 张朋川,中国考古学者、美术史研究专家,甘肃省博物馆原副馆长,国家文物局西北四省一级文物鉴定组专家,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苏州大学博物馆馆长。祖籍江苏常州,生于重庆,长期从事美术考古、艺术史研究和文物保护工作,代表著作《中国彩陶图谱》获首届中国优秀美术图书奖金奖。
1969年参与武威雷台汉墓考古时,在青铜车马仪仗俑群中发现"铜奔马"(马踏飞燕),该文物后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1971年主持嘉峪关新城魏晋壁画墓发掘期间,发现《驿使图》画像砖,该作品成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卡面图案。 1983年起历时八年完成全国彩陶测绘,建立首个系统性彩陶图谱档案,其研究方法被考古学家苏秉琦评价为"彩陶研究开拓新路"。 2000年调任苏州大学后创建艺术设计学博士点,2015年出版《〈韩熙载夜宴图〉图像志考》,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论证故宫本绘制年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讲座内容: 彩陶被称为中国美术史的开端,透过它们可以看到先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张朋川老师对中国彩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以区、系、类型的划分为总纲,对具有代表性的彩陶花纹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纵向排比,分析彩陶图案中各种形式法则的运用,阐明了中国彩陶艺术的特点和风格,对中国彩陶研究贡献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价值。 报名二维码:
同济大学发起“解码华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计划,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构建联动文博机构与高校学科的协同育人平台。通过汇聚文博负责人、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等顶级资源,将考古发现、博物馆珍藏和非遗宝物转化为鲜活教材,在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中,激发青年学子的文化认同与使命担当,实现了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的双向赋能,为民族复兴注入坚实的青春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