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您的反馈是什么?

   取消
馆长信箱 咨询反馈

新闻动态

讲座回顾 | 临摹为舟渡墨海,创作执笔立新意
  发表时间:2025-11-11  阅读次数:142

20251110日下午,同济大学博物馆闻道堂内墨香弥漫,“墨里江山——从‘千帆隐映’谈书法临摹与创作的关联”讲座在此举行。著名书画家、同济大学校友江理平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与丰富的执笔经验,带领在场师生与书画爱好者,展开了一场围绕书法“临摹”与“创作”关系的深入探讨。


讲座伊始,江理平先生便直指核心:临摹是“入古之道”,是书法学习的根本路径。他强调“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提倡学书者须“精准选帖,立定家法”,以《兰亭序》(神龙本)、《颜勤礼碑》等经典为根基,确立一生所宗。



随后,江先生生动比喻“临创交替”如呼吸之道——“临摹是吸入传统,创作是呼出自我”,揭示了临摹与创作的关系。他通过王羲之《圣教序》等实例,展示了如何从集字创作开始,逐步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过渡。



在创作层面,江理平先生也提出了独到见解:"真正的创作,是从深耕的'家法'出发,博采众长,最终让个人的学问修养自然流注于笔端。"他特别辨析了“生熟之辩”这一艺术至境,指出“由生入熟是功夫,由熟返生是境界”,后者是破除习气后返璞归真的意外之趣。



理论阐述结束后,江理平先生带领师生们移步博物馆一楼展厅,结合正在展出的“千帆隐映 静水流深——江理平书画艺术与教育实践展”中的书法作品进行现场讲解与互动。面对原作,他将前述理论与笔墨细节、章法布局、气韵神采一一对应,使听众对临摹的深入与创作的升华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理解。



这场讲座,江理平先生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为师生们描绘出一条从潜心传摹到自出新意的艺术之路,让人深刻体会到中国书法在承续与创新中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