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抱朴子·内篇·极言》原文
是以养生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甚劳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车走马,不欲极目远望,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饮酒当风……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寒气凛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能量从“收”转向“藏”,天地间一派肃杀收敛的景象。《抱朴子》中主张的养生之道,反对任何形式的“过度”,核心在于爱惜和保存身体的精神与能量,重在保暖避寒,与霜降节气相合。希望师生能于清冷寂静中,翻阅此书,感受先贤探索生命、自然与社会秩序的智慧。
典籍撷珍
《抱朴子》为东晋葛洪所撰,“抱朴”既是葛洪的号,也是书名,二字源于《老子》的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全书分内、外二篇,内篇二十卷阐述修身养生,兼融哲学与早期科技,外篇五十卷讨论治国安民,属于驳杂之文。此书不仅是儒道思想融合的重要经典,也是研究魏晋思想与文化不可或缺的著作。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寒,露结为霜,草木摇落,虫鸟蛰藏。天地万物,都遵循着一种内在的节律,从夏日的繁盛扩张,转向秋冬的收敛与涵养。这种由动入静、由放转收的转变,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蕴含着一种深邃的生命哲学。《抱朴子》中详细阐述了这种与四时共鸣的生存智慧。“不欲甚劳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等论述强调适度与和谐,追求一种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当天地之气趋于收敛,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应随之调整。霜降时节,民间素有进补“贴秋膘”的习俗,这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身体在季节转换中的内在需求。
在万物收敛蓄力的霜降时节,我们更应懂得放缓脚步,劳逸结合,通过规律的作息与适度的活动为迎接寒冬做好准备。当霜满大地,《抱朴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照世界与自身的独特视角。
济图书荐
1.抱朴子內篇校釋,王明著,中华书局,2023
索书号:B235.72/W223C
馆藏地:嘉定校区图书馆(中文)三楼
2.抱朴子外篇今註今譯,陳飛龍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2
索书号:B235.72/C418
馆藏地:嘉定保存本书库
3.抱朴子:节选,葛洪、张松辉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0
索书号:B235.72/G347-4
馆藏地:嘉定校区图书馆(中文)三楼
4.抱朴子外篇校笺,葛洪、杨明照著,中华书局,1991-1997
索书号:B235.73/G347/1
馆藏地:嘉定密集书库
5.抱朴子内篇,张松辉译注,中华书局,2011
索书号:B235.74/Z364
馆藏地:嘉定校区图书馆(中文)三楼、马克思主义学院分馆
文字:彭子沐
张碧君
海报:黄英洁
编辑:王莉君
审核:周 玮
周黎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