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新季|11 专利检索的利器——专利分类检索 |
| 发表时间:2025-10-17 阅读次数:918 |
|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在查找国际前沿专利技术时,您是否常陷入 “海量信息难筛选、目标成果找不准” 的困境?明明想锁定创新方向,却在全球千万件专利的 “信息海洋” 里找不到头绪?别着急!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专利检索的两大 “核心利器”—— 国际专利分类(IPC)与合作专利分类(CPC)。它们就像专利世界的 “智能导航仪”,能带您精准穿梭于各类技术主题的 “专利森林”,轻松定位到您需要的创新成果,帮您顺利打开通往专利智慧宝库的大门。 一、 国际专利分类(IPC) 1.什么是IPC? IPC是英文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的简称,根据1971年签订的《国际专利分类的斯特拉斯堡协定》编制。1996年我国正式向WIPO申请加入《国际专利分类斯特拉斯堡协定》,1997年6月19日,中国正式成为《国际专利分类特拉斯堡协定》的成员国。 IPC分类表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官方语言为英文和法文,最新版本可在其官方网站https://www.wipo.int/portal/en/index.html获取(见下图)。
WIPO国际专利分类(IPC)查询界面 也可登录国家知识产权局(https://pss-system.cponline.cnipa.gov.cn/navigationSearch)直接获取中文版。 国家知识产权局分类导航界面 根据1971年签署的《斯特拉斯堡协定》,“国际专利分类”可简写成Int.cl,并且加在根据该专利分类法分类的专利文献的分类号前面。目前各主要国家的专利说明书的扉页(51)项都印有IPC分类号。(见下图,图中的(2006.01、2020.01、2023.01)代表国际专利分类表不同的版本)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扉页(示例) 2.IPC分类表的等级结构 IPC采用了功能和应用相结合,以功能性为主、应用性为辅的分类原则。IPC分类表按照等级可分为:部(Section)、大类(Class)、小类(Subclass)、大组(Main group)、小组(Subgroup)。 IPC分类表一共分为八个大部,用A~H表示,分别为:
每一部被细分为若干大类,每个大类被冠以该部代码+两位数字。如:H01 每一大类都包括一个或若干个小类,小类被冠以该大类代码+一个大写字母。如:H01F 每个小类又被划分为组。大组的代码由小类代码+一个数字和/00组成。如:H01F1/00 小组是大组以下的分类。小组代码与大组代码不同,"/"之后采用了0以上的数字。如H01F1/01 最后,小组又形成自己的分级结构。其等级结构是由圆点数来确定的,圆点越多等级越低,小组的技术主题范围是由它与它前面级别比它高的组共同确定。 这样,我们就有了如下的结构: 注:分类号后的方括号内的数字(〔2〕-〔8〕)表示所采用的IPC的修订版次。上述中的〔6〕表示IPC第六版。 作为全球广泛应用的经典分类体系,IPC为专利信息的规范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其框架之上,为进一步适应全球专利检索的发展需求,由欧洲专利局(EPO)和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联合开发的联合专利分类(CPC)分类体系应运而生。它在兼容IPC核心结构的同时,实现了更细致的技术划分。 二、联合专利分类(CPC)
欧洲专利局(EPO)和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于2010年10月开始联合开发一种新的分类系统,被称为联合专利分类(Cooperative Patent Classification,简称CPC),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启用。
联合专利分类(CPC)体系为实现与IPC的兼容,大体上沿用了IPC的分类规则。CPC分类表包括主干类号(main trunk)和引得码(indexing code),主干类号既可标引发明信息,也可标引附加信息,引得码只能用于标引附加信息,使搜索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
CPC 共分为9个分部,在A-H部的基础上增加了Y部,用于容纳新技术和跨领域技术等,并加入了美国专利分类交叉索引(XRSCs)和摘要内容。 节选自国家知识产权局CPC分类导航(Y部) 主体部分采用了与IPC相同的分层结构,包括5个主要层级,从高到低分别是部、大类、小类、大组或小组(具体不再赘述,可以参考上文IPC分类了解)。 在CPC分类表中,有些类名用大括号"{...}"表示,表示CPC组别的内容在IPC分类中不存在,或表示在IPC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见图2) 节选自国家知识产权局CPC分类导航(A部)
CPC中引得码的命名规则与主干类号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引得码的大组采用以 “2”开始的4位十进制来表示,因此又称为 “2000”系列。CPC分类体系中的“2000”系列分类号是一个多重分类体系,“2000”系列分类号只能用于分配“附加信息”分类号,它从技术的多个侧面对一定范围内的某一主题进行进一步细分,如按照发明目的、用途、构造、功能、材料、控制等方面对某一主题的多角度细分。 节选自国家知识产权局CPC分类导航(B部) 想要了解更多内容,请观看同济大学图书馆新生微课《专利检索的利器——专利分类检索》,快来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学习吧。
《专利检索的利器——专利分类检索》微课
更多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知识,请关注图书馆公众号陆续发布的【迎新季】系列推文,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图书馆新生主页—新生微课进行学习。 同济大学图书馆——新生主页 (请在校园网环境下访问)
图文丨理科学科服务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