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您的反馈是什么?

   取消
馆长信箱 咨询反馈

新闻动态

寒露: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
  发表时间:2025-10-08  阅读次数:679
头条封面1

《山海经·西山经》原文

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山,神蓐收居之。其上多婴短之玉,其阳多瑾瑜之玉,其阴多青雄黄。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

《山海经》是中国古老的博物志与神话地理志。书中描绘了人神杂糅、万物有灵的瑰丽世界,其中众多山川神祇、奇禽异兽的样貌与神力,皆与特定的时节和物候息息相关。寒露节气,我国北方地区大多露水凝寒,秋意肃杀,正是秋神蓐收显现其威仪之时。翻开《山海经》,我们可循着先民的脚步,探寻季节变换背后恢弘的神话叙事,想象寒露的清冷。

典籍撷珍

《山海经》现存十八卷,包括《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书中记录了约五百余座山、三百余条水道、上百个国度部族以及数百种异兽,这不仅奠定了中国神话的根基,也保存了大量的地理、物产、巫术、医药等珍贵资料。

《山海经》中虽未直接出现“寒露”之名,但其记录的秋神蓐收,正是秋季物候现象的神话源头,为理解寒露节气提供了深厚的神话语境。寒露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皆可在《山海经》的奇幻世界中找到呼应。

居于泑山的蓐收,其降临带来的正是寒露时节的肃杀与收敛之力。寒露节气的首要特征是“寒露惊秋晚”,气温骤降,露水从清凉变为寒凉。这并非无缘无故的气候变化,在神话逻辑里,这正是蓐收“乘两龙” 巡行北方的结果。他驾驭的龙所带来的不再是夏日的暖湿气流,而是来自西方泑山、日落之地的清寒之气。他所经之处,风便有了凉意,夜间凝结的露水便带上了寒意。因此,“寒露”之“寒”,可视为秋神蓐收降临后,由其神威所施加于大地的温度标记。

阅读《山海经》的意义,在于触碰中华民族奇幻奔放的想象力源头,理解先民如何将自然现象化为生动叙事。寒露读《山海经》,希望师生能在逆势升温的上海,想象那份将天象物候与神祇异兽相联结的磅礴诗性,体会季节更迭在古人心中激起的敬畏与共鸣。

济图书荐

1、《山海经》与中国上古天象学,尹荣方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5

索书号:K928.626/Y522

馆藏地:四平路校区图书馆书库一楼(新书)


2、《山海经》通识,沈海波著,中华书局,2024

索书号:K928.626/S412

馆藏地:四平路校区图书馆书库一楼(新书)


3、山海经,方韬译注,中华书局,2022

索书号:K928.631/F226B

馆藏地:嘉定校区图书馆(中文)七楼、四平路校区图书馆书库一楼(新书)


4、山海经笺疏,()郝懿行撰 栾保群点校,中华书局,2021

索书号:K928.626/H249,3

馆藏地:嘉定校区图书馆(中文)七楼、四平路校区图书馆书库


5、《山海经》与中国上古天象学,尹荣方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5

索书号:K928.626/Y522

馆藏地:四平路校区图书馆书库一楼(新书)




文字:张碧君

海报:黄英洁

编辑:王莉君

审核:周玮,周黎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