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日中立竿测影,此一者,天道之数 |
发表时间:2025-06-21 阅读次数:142 |
《周髀算经》原文陈子曰:古时天子治周,此数望之从周,故曰周髀。髀者,表也。日夏至南万六千里,日冬至南十三万五千里,日中无影。 《周髀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数学著作。书中核心内容之一,便是利用圭表测影来确定节气与历法。夏至日,日影最短,标志着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古人观测天象、确立回归年长度、制定二十四节气体系的关键参照点。翻开《周髀算经》,在夏至的炽热中,同学们也可在正午时分,感受“立竿无影”之趣。 典籍撷珍《周髀算经》原名《周髀》,“髀者,表也”。周髀,意思是周朝测影所用的圭表。唐初被列为十部算经的第一步,故改称《周髀算经》。其成书年代,学界尚未有定论;其作者不详,传本众多,并非一人一时之作,已成学界共识。经过历代注解,《周髀算经》记载了“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的勾股定理、测望日高的“陈子模型”、用几何模型解释天体视运动的 “七衡六间图”等等,是早期数学与天文成就的集大成者。 阅读《周髀算经》的意义远不止于了解一部古代文献,它是对中华文明科学源头的探索,是理解古代世界观与科学精神的桥梁,更是对现代人的思维启示。它奠定了中国早期数学基石,开创并记录了系统性天文观测实践,完整阐述了“盖天说”宇宙模型,成为中国首个系统化的宇宙理论,生动直观展现了实证观测与数理推演结合、多学科融合的独特科学方法。 夏至读《周髀算经》,无关具体数学知识的获取,而是致敬先民观天测地的科学精神,寻根中国数理天文的智慧源头,感受节气与宇宙运动的深刻联结。 济图书荐1、周髀算经:中国最早的数学及其测天量地之用,(汉)佚名著 胡永斌译,重庆出版社,2023 索书号:O112/ZY438 馆藏地:四平路校区图书馆科技图书阅览室(中文)书库三楼(南)、嘉定校区图书馆(中文)七楼
2、周髀算经,(汉)赵爽注,上海:商务,1955 索书号:O112.1/Z438 馆藏地:嘉定保存本书库
3、《周髀算经》新论·译注,江晓原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索书号:O112/ZJ326 馆藏地:嘉定保存本书库
4、四部精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索书号:Z121/ZS322/13 馆藏地:嘉定保存本书库
5、《周髀算經圖解》譯注(日)川邊信一著 徐澤林,劉麗芳譯注出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索书号:O112/ZC412 馆藏地:嘉定校区图书馆(中文)七楼、嘉定保存本书库
文字:张碧君 海报:黄英洁 编辑:王莉君 审核:周玮,周黎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