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想信念,图书馆与学生处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精心打造第三届“论文写作特训营”,旨在为学生提供专业、系统的论文写作指导,助力学生学术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促进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本次论文写作特训营沿用“5+1+1”模式,为学生量身打造培训体系,涵盖5场专题讲座、1场学术沙龙、1份学术海报展示。通过资深教师讲授、优秀朋辈分享、学生团队合作课题、学术海报成果提交等多元化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精准掌握学术论文的撰写技巧和学术规范,有力推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场学术成长之旅究竟隐藏着哪些干货,
给同学们带来了怎样的提升与收获?
接下来,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特训营,
回顾那些精彩的瞬间和显著的成果吧!
论文写作特训营活动历时两个月,包括专题讲座、学术沙龙、海报制作等环节,精准嵌入学生论文写作全过程,涵盖论文选题、论文结构、论文格式、论文写作等各个阶段,结合案例分析,教会学生如何高效进行文献检索、利用AI工具辅助写作、应用思维导图整理思路、挖掘核心期刊资源、掌握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的技巧,满足学生学习与科研的需要,吸引了超过500人次的积极参与。
一、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的内容组织是在听取学生和学生处老师需求建议的基础上,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团队精心设计,讲座内容与论文写作主题环环相扣,涵盖图书馆资源利用与文献研究技巧、论文选题挖掘与学术海报制作、利用生成式AI工具辅助学术论文写作、利用思维导图高效助力文献综述撰写、国内外核心期刊收录体系与文献利用等主题,帮助学生逐步构建科研思维,精通信息获取技巧,掌握资源管理工具,提升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同时学会运用AI工具增强学术研究的创新性和效率,进而全面提升他们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朋辈沙龙
系列讲座环节融入朋辈分享交流的沙龙模式,邀请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杰出博士研究生孔子然,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学术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的精彩分享。孔博士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分享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科学思维方法、如何利用AI工具辅助科研等内容,为同学们提供了实用的写作技巧和创新的科研思路。这不仅促进了信息共享与经验交流,也增强了讲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学术海报
在特训营的最后环节,同学们根据专业背景组建课题小组,并结合学科特色和个人兴趣确定项目选题。这些课题大多聚焦于新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覆盖了工科、理科、医科等多个学科,充分体现了人工智能与各学科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各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深入剖析选题,共同制定检索策略,梳理研究思路。他们分工明确,通力合作,从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参考文献、文献来源等方面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最终完成一份学术海报。这些海报设计精美,结构清晰,色彩搭配得当,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应用性,充分展示出同学们的学术素养和设计能力。

一等奖海报作品
四、获奖名单
经过评审,本次“论文写作特训营”学术海报最终获奖结果如下:

注:学术海报颁奖将于6月择期举行
此次论文写作特训营针对学生在论文写作方面的薄弱环节,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专业、系统的培训和指导,促进学生掌握论文写作技巧,提升学术素养能力,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这一举措不仅是图书馆与学生处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实践,更是一项持续推进、意义深远的教育活动。
我们期待通过这样的特训营,持续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助力他们在学术道路上不断进步,实现学术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