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先进》原文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典籍中,《论语》无疑是儒家思想的第一经典,影响着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脉络。其中包含了以“仁义”为中心思想的政治伦理,以“克己复礼”为特点的礼治原则,以“用中适时”、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为基调的“中庸”思想,以追求“天下大同”为最高宗旨的社会理想1。但是,《论语》不是高悬于古籍中的圣训,而是一场跨越两千年的师生对谈。他们围坐论道,对话没有故作高深的术语,却在日常琐碎中劈出思想的深渊。书中的困惑与顿悟,至今仍在叩打现代人的困境——当碎片化阅读消解深度思考时,《论语》里那些未完成的对话,恰恰是训练思辨能力的古老刀锋。读《论语》,借春秋哲思,辨今时之论。
典籍撷珍
《论语·先进》是《论语》的第十一篇,共26章,篇中的“先进”一词,历来有多种解读,但其核心指向孔子对弟子及学问态度的评价。本篇开篇,孔子提出“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的观点,之后主要围绕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教育理念展开,展现了孔子的智慧与仁爱。本篇以“四子侍坐”章节收尾,孔子与弟子们各述其志,展现了孔子对弟子们的期望以及弟子们的性格特点和志向。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曾皙描绘的春游图景,也是孔子向往的生活。暮春时节,春服已成,与友人、孩童一同沐浴、踏青、吟唱,尽享自然之美。孔子听后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表达了对这种悠然自得、和谐美好的生活状态的向往。这段文字不仅展现了孔子对弟子们的包容与理解,也反映了他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即在礼乐教化的熏陶下,人们能够享受自然、和谐相处,一如《述而》篇所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清明,已经是春天的第五个节气,此时春暖花开,草木萌动,正是踏青、郊游的好时节。在古代,上巳节有“祓禊”的习俗,人们在水边祭祀沐浴,祈求健康与平安。这种习俗后来与清明节融合,形成了踏青的传统。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气在气候、物候特点上为清明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论语·先进》所描述的场景,正是这种传统习俗的生动体现。春风吹绿了草坪,大家不妨约上三五师友,共读《论语》,不负春光。
济图书荐
1、论语集释/程树德撰
程俊英,蒋见元点校
北京:中華書局,2017
索书号:B222.22/C456A
馆藏地:四平路校区图书馆书库
书库二楼、嘉定校区图书馆(中文)三楼、嘉定保存本书库
2、论语通解/曾振宇主编
蔡杰,陈萌萌注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索书号:B222.22/Z242
馆藏地:四平路校区图书馆书库一楼(新书)、嘉定校区图书馆(中文)三楼
3、论语直解/来可泓撰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4
索书号:B222.22/L144B
馆藏地:四平路校区图书馆书库一楼(新书)、嘉定校区图书馆(中文)三楼
4、论语/杨逢彬译注
杨柳岸评析 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
索书号:B222.22/Y233
馆藏地:四平路校区图书馆书库一楼(新书)、嘉定校区图书馆(中文)三楼
5、论语集注/(宋)朱熹集注
郭万金编校 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
索书号:B222.22/Z721-2A
馆藏地:四平路校区图书馆书库
书库二楼、嘉定校区图书馆(中文)三楼
[1]黄朴民著.论语[M].长沙:岳麓书社,2023.P1-4
文字:张碧君
海报:黄英洁
编辑:王莉君
审核:周玮,周黎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