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5日上午,图书馆成功举办“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培训”第二场专题培训。本次培训以“人工智能重塑图书馆服务生态: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科服务领域的思考与尝试”为主题,由工科学科服务部馆员刘玉红主讲,培训通过线上平台开展,130余名馆员参与学习。
培训中,刘玉红老师首先从通用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垂直大模型、智能体四个层面系统解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态框架。其次,通过通用大模型(如DeepSeek)、AI型搜索引擎(如密塔、Perplexity
AI)、科技文献模型(如中国知网AI助手、Scopus
AI)等不同类型工具案例,演示了生成式AI工具在文献调研、学科分析等场景中的使用方法,以及对相关工作流程和内容的优化。针对信息素养教育转型,她倡导将生成式AI融入教学内容,将以学生学会传统文献工具为目标的教学转变为培养解决问题、信息利用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教学模式也从师·生双向互动转变为师·生·机三方互动的教学。学科服务方面,通用大模型可在课题分析、调研策略制定、初步调研等方面给予支持,但需重视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实时性,学术文献分析不全面等问题;同时,刘老师指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本身还具有的数据偏见、幻觉等问题,以及可能带来的学术诚信、知识产权问题,也是我们教学和学科服务中应重视和严守的方向。
参与培训的馆员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兼具前瞻性与实践指导价值,通过案例学习掌握了AI工具的应用技巧,也对伦理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未来将尝试在学科服务中探索人机协作新模式。后续图书馆将持续推进馆员AI素养专题培训,深化生成式AI在读者服务、资源管理、学科服务等领域的落地应用,推动图书馆服务生态的智能化、规范化升级,为师生创造更好的学术支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