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您的反馈是什么?

   取消
馆长信箱 咨询反馈

新闻动态

迎新季|13 专利检索的利器——专利分类IPC及CPC
  发表时间:2024-10-17  阅读次数:8611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你们是否还在为精准检索国际前沿的专利技术而头疼不已?别急,今天就来揭秘专利检索的两大得力助手——国际专利分类(IPC)与合作专利分类(CPC)!它们如同专利世界的GPS,引领您穿梭于全球专利的森林,轻松定位到您所需的创新宝藏,为您开启一扇通往专利智慧宝库的大门。


01国际专利分类(IPC


1. 什么是IPC

      IPC是英文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的简称,根据1971年签订的《国际专利分类的斯特拉斯堡协定》编制。1996年我国正式向WIPO申请加入《国际专利分类斯特拉斯堡协定》,1997619日,中国正式成为《国际专利分类特拉斯堡协定》的成员国

IPC分类表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官方语言为英文和法文,最新版本可在其官方网站(https://www.wipo.int/classifications/ipc)(见图1)获取,通过此网站可找到IPC分类的各语种译文链接(包括中文、捷克文、荷兰文、爱沙尼亚文、德文、日文、韩文、波兰文、巴西葡文、塞尔维亚文、斯洛伐克文和西班牙文),也可登录国家知识产权局(https://pss-system.cponline.cnipa.gov.cn/navigationSearch)(见图2)直接获取中文版。

1 WIPO国际专利分类(IPC)查询界面

2 国家知识产权局分类导航界面

根据1971年签署的《斯特拉斯堡协定》,“国际专利分类”可简写成Int.cl,并且加在根据该专利分类法分类的专利文献的分类号前面。目前各主要国家的专利说明书的扉页(51)项都印有IPC分类号。(见图3,图中的(2006.01)代表国际专利分类表第8版)

3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扉页(示例)


2. IPC分类表的等级结构

IPC采用了功能和应用相结合,以功能性为主、应用性为辅的分类原则。IPC分类表按照等级可分为:部(Section)、大类(Class)、小类(Subclass)、大组(Main group)、小组(Subgroup)。

IPC分类表一共分为八个大部,用AH表示,分别为:

每一部被细分为若干大类,每个大类被冠以该部代码+两位数字。如:H01

每一大类都包括一个或若干个小类,小类被冠以该大类代码+一个大写字母。如:H01F

每个小类又被划分为组。大组的代码由小类代码+一个数字和/00组成如:H01F1/00

小组是大组以下的分类。小组代码与大组代码不同,"/"之后采用了0以上的数字。H01F1/01

最后,小组又形成自己的分级结构。其等级结构是由圆点数来确定的,圆点越多等级越低,小组的技术主题范围是由它与它前面级别比它高的组共同确定。

这样,我们就有了如下的结构:

注:分类号后的方括号内的数字(〔2〕-〔8〕)表示所采用的IPC的修订版次。上述中的〔6〕表示IPC第六版。


02联合专利分类(CPC

1. 什么是CPC

由于全球专利文献分类体系众多,单独使用其中一种进行检索有其局限性,为此,欧洲专利局(EPO)和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于201010月开始联合开发一种新的分类系统,被称为联合专利分类(Cooperative Patent Classification,简称CPC),于201311日正式启用。

1)CPC分类表的构成

联合专利分类(CPC)体系为实现与IPC的兼容,大体上沿用了IPC的分类规则。CPC分类表包括主干类号(main trunk)和引得码(indexing code),主干类号既可标引发明信息,也可标引附加信息,引得码只能用于标引附加信息,使搜索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

1)CPC主干类号(main trunk

CPC 共分为9个分部,在A-H部的基础上增加了Y部,用于容纳新技术和跨领域技术等,并加入了美国专利分类交叉索引(XRSCs)和摘要内容。(见图1

1节选自国家知识产权局CPC分类导航(Y部)

主体部分采用了与IPC相同的分层结构,包括5个主要层级,从高到低分别是部、大类、小类、大组或小组(具体不再赘述,可以参考上一篇推文《专利检索的利器—国际专利分类(IPC)》了解)。

CPC分类表中,有些类名用大括号"{...}"表示,表示CPC组别的内容在IPC分类中不存在,或表示在IPC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见图2

2节选自国家知识产权局CPC分类导航(A部)

2)引得码(indexing code)(“2000” 系列)

CPC中引得码的命名规则与主干类号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引得码的大组采用以 “2”开始的4位十进制来表示,因此又称为 “2000”系列。CPC分类体系中的“2000”系列分类号是一个多重分类体系,“2000”系列分类号只能用于分配“附加信息”分类号,它从技术的多个侧面对一定范围内的某一主题进行进一步细分,如按照发明目的、用途、构造、功能、材料、控制等方面对某一主题的多角度细分。(见图3

3节选自国家知识产权局CPC分类导航(B部)

想要了解更多内容,请观看同济大学图书馆新生微课专利分类IPCCPC,快来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学习吧。

专利分类IPCCPC

更多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知识,请关注图书馆公众号陆续发布的推文,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图书馆新生专栏官网—新生微课栏目进行学习。

同济大学图书馆——新生专栏官网

(请在校园网环境下访问)


供稿丨纪恺祎

审核丨周玮 陈欣 张更平

编辑丨华之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