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您的反馈是什么?

   取消
馆长信箱 咨询反馈

新闻动态

由《诗经》见“中国故事”——“数字人文视域下中国故事的世界流变”讲座回顾
  发表时间:2024-09-30  阅读次数:134

2024925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话语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帆教授主讲的“数字人文视域下中国故事的世界流变”在同济大学图书馆开讲。外国语学院黄克琴教授和吴建广教授及来自各个院系的师生聆听了此次精彩的讲座。

中国故事是什么?它具有怎么样的现实价值,又有什么样的发展脉络?张帆教授带着她正在开发的世界文学“中国故事”数据库,为我们揭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她通过分析中国故事的传播机制,考证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语言媒介、传播动机等,为我们指出了当前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方向:在世界文学中探索中国故事的知识生产机制,克服传播曲线,从而促进中国故事的传播。

张帆教授表示,目前需要重建一种新的历史与理论视野。在全球化多元文化语境中确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构建“中国故事”的世界谱系,归纳“中国故事”走向世界的方法论。探索具有世界性的中国故事话语机制,把中国故事方法化,把欧洲标准相对化,把世界文学对象化。这是一种转向,一种修正,更是一种超越。

1

随后,张帆教授团队的博士研究生佘丽慧就中国经典诗学文本《诗经》的世界流变进行汇报。佘丽慧的研究以《诗经》在德语国家的接受、翻译与改编为主要线索,以史料梳理和文本分析为依托,呈现出《诗经》在德语国家译介的历时过程和关键节点。佘丽慧指出,《诗经》的经典性在于其人民性和本真性;尽管《诗经》历经世纪变迁和时间流逝,在不同的语言文化光影下显现出新貌,《诗经》的本质却未曾改变,其魅力也始终不变。

2

在提问交流环节,现场师生就中国故事的传播与研究方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张帆教授一一耐心解答了听众的疑问。针对如何界定“中国故事”的概念内涵,以及我们对于中国故事的世界传播还能做什么,张帆教授表示,中国故事内涵丰富,中国故事不仅是现代中国的精彩缩影,更根植于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放眼世界,追溯中国故事的传播与发展轨迹,在世界文学中探索中国故事的知识生产机制,在纵横交错的中国文化网络中探导故事生活史,形成“中国故事谱系学”。

3

对张帆教授的讲座及其科研内容和方法,同济德语系教授给予高度评价。黄克琴教授强调,张帆教授所展示的每条数据都是其作为研究者心血的凝练。黄教授勉励在场师生和青年学者注重一手文献和原始资料的挖掘与收集;并期许张帆教授未来能够带领其团队与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及图书馆互助、共建,合作开展数字人文研究方法工作坊。吴建广教授总结道,外语语言文学尤其外国文学学科的AI赋能,要坚持以文本研究为基础,以人工智能为支柱;在外国文学研究中寻找中华文明的印记,在中国文学的研究视域中彰显和重构外国文学,为语文学研究提供新方法,打开新局面


最后,张帆教授勉励全体外语研究者,要坚守文学的阵地,发挥外语研究者的优势,做扎实的传统文学研究,促进中国故事的传播。

文字供稿 李珊 聂馨蕾

照片供稿 华中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