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榷堂“行走江南”非遗研学招募丨这个周六,我们一起“绣梦嘉定” |
发表时间:2024-05-24 阅读次数:552 |
江南水墨诗意浓,匠心独运千年传 非遗研学启新旅,文化探韵悟真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一片属于水墨与诗意的土地,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传承与匠心独运。为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榷堂将推出“行走江南”系列非遗研学活动,通过实地参观非遗实践基地,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带领师生深入了解非遗技艺的精湛与独特,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周六,文榷堂邀您共赴“行走江南”非遗研学之旅,一同探寻江南的细腻韵味与匠心传承。我们将踏访嘉定博物馆,聆听历史的回响;亲身体验苏绣非遗的精湛技艺,感受丝丝缕缕间流淌的匠心与诗意;再亲手缝制端午香囊,寄托美好祝愿。 欢迎加入榷堂“行走江南”非遗研学之旅,与我们一起,探寻非遗文化的魅力,传承千年的文化精粹。 活动时间:2024年5月25日(星期六) 活动日程:
9:00 同济大学曹安公路4800号集合; 10:00 参观嘉定博物馆; 11:30 参观众芳党群中心,食堂用餐; 12:30 午间休息; 12:50 参观苏绣非遗实践基地; 13:20 学习体验缫丝与织布工艺; 14:30 制作端午香囊; 15:30 合影留念; 16:30 抵达学校; 快来看看此次的研学点吧! 第一站:嘉定区博物馆 嘉定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9608平方米,属地方性综合博物馆。嘉定博物馆包括主馆、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法华塔院内的“近代外交家顾维钧生平陈列”和“胡厥文同志生平事迹展览”及嘉定竹刻博物馆;展出书画、陶瓷、玉器、铜器、钱币、文房等文物。同学们将在这里学习嘉定本土文化,参观明清书画展。 第二站:苏绣非遗基地 苏绣发源于姑苏,主要流行于江浙沪一带。嘉定地区保留了苏绣的传统工艺,改革开放后,受到陆俨少绘画的影响,形成独有的水墨风格:用刺绣模板出水墨的质感,呈现笔断意连的效果。今年3月起,嘉定区苏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碧娴和同济学子一起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用嘉定苏绣串联起同济大学图书馆的百年风貌。 陈碧娴,匠名绣娘阿紫。作为嘉定区苏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阿紫家族历经四代在嘉定地区从事苏绣工艺传承,守正创新,并坚持开展宣传、创作、推广等公益活动,对于传承苏绣工艺,展现嘉定民俗、推进艺术审美、弘扬江南文化等都有长足益处。 本次苏绣游学活动将由阿紫(陈碧娴)老师亲自带队,在苏绣非遗基地,近距离感受、体验苏绣文化工艺。
第三站:缫丝与织布工艺体验
缫丝织布是一种古老的技艺,从蚕茧中抽取丝线,再将丝线编织成布,每一次穿梭和交织,都是对色彩、图案、质感的深思熟虑,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同学们将在这里体验缫丝织布,感受将自然之美转化为人类文明的奇妙体验。
第四站:制作端午节香囊
端午节香囊又称为香包或香袋,是中国传统饰物之一,也是端午节期间人们互赠的礼物,象征着友谊和祝福。
端午节将至,亲手制作装满天然香料的莲蓬香囊,既传承了古老的习俗,也体验了动手的乐趣。同时,香囊作为一份心意,可以赠予亲友,传递健康与祝福的美好寓意。
活动报名二维码:
编辑:唐雨筠 审核:周玮 周黎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