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图圆桌】学科交叉中的“数字城市”活动圆满落幕 |
发表时间:2024-05-17 阅读次数:526 |
5月7日下午,随着导师圆桌论坛活动的结束,由同济大学图书馆和中国(上海)数字城市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济图圆桌】学科交叉中的“数字城市” 师生互动学术沙龙活动圆满地落下帷幕。本季【济图圆桌】共分两场活动,第一场为4月23日下午举行的优秀学生代表的研究成果分享与互动,第二场为5月7日下午举行的导师圆桌论坛。两场活动中,来自经济管理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法学院、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人文学院等的专家、学生们齐聚德文图书馆,跨越学科边界,共话“数字城市”领域的学术研究前沿、学科交叉现状,以及相关实践应用等问题,为同济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协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4月23日下午,由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叶晨老师主持,土木工程学院2020级智能建造本科生刘沐坤、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夏子谦、设计创意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周士奇参与的优秀学生代表研究成果分享与互动活动,给当天在场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科研与人生规划的深度探索和思考。刘沐坤同学从辗转几次专业的选择,至最后智能建造研究方向的确定谈起,畅谈了自己如何在兴趣与爱好,以及反复的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未来深造的方向。目前,刘沐坤已被保研至清华大学,未来将聚焦数据驱动的城市基础设施韧性研究。夏子谦同学从人类行为互动的角度出发,分享了自己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告诉同学们要打破学科带来的思维限制,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研究内容上。夏子谦当前已获剑桥大学建筑系博士项目录取。师从吴志强院士的周士奇同学,分享了自己一路的学习、科研心路历程,介绍了博士期间,跟随院士及其研究团队,深耕城市韧性安全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5月7日下午,导师圆桌论坛活动邀请到了来自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的盛雪锋院长作《数据驱动下的城市数字化转型探索》主题分享,中国(上海)数字城市研究院执行院长陈启军教授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发表了致辞。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钮心毅、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黄炜、经济与管理学院周向红、人文学院解学芳、法学院陈吉栋等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参与了导师圆桌论坛。在第一轮的圆桌讨论中,嘉宾导师们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围绕“数字城市”主题,谈论了对数字城市的理解,建设过程中的重难点,以及伦理等相关问题。黄炜老师从人的行为为切入点,解读了人类活动与城市系统的交互机制,用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来研究社会发展趋势等问题,使人类在城市生活中更加舒适。解学芳老师从文化的角度,突出了数字文化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周向红老师结合过往研究,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钮心毅老师更多地关注数字城市建设给实体城市带来的变化,以及如何通过建设数字城市让人们在实体城市空间中生活更美好。陈吉栋老师作为主持人,不仅就数字城市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总结了各位嘉宾们的发言,还从法律角度,谈论了数字城市中的数据要素等法治问题。在第二轮讨论中,嘉宾导师们就具体问题,如以人为中心,数字化赋能美好生活、数据安全共享、数字城市未来发展机遇和挑战等,回答了现场观众的提问。
在深入探究同济优势研究领域和跨学科研究团队的基础上,本季【济图圆桌】将讨论主题聚焦在了“数字城市”上,进一步深化【济图圆桌】的主题深度,挖掘出更多同济特色的学科交叉融合点。由此,圆桌论坛也向精而深提质,由点及面,扩大在全校范围的影响力,助力同济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