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榷工坊 | 捏出来的“非遗“艺术——面塑技艺讲座及制作体验报名 |
发表时间:2023-09-21 阅读次数:607 |
刘亦菲主演的《梦华录》展示了宋人对生活美学的追求 古籍《东京梦华录》还记载了这样一种生活艺术品: “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谓之果食,花样奇巧百端” 你能猜到这是什么吗? 这就是距今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面塑艺术 被喻为“立体的画 无声的戏” 9月26日18:30,嘉定校区图书馆十四楼文榷堂 上海市非遗项目“面塑”传承人戚依平老师 将带领师生领略面塑技艺的玲珑奇巧 一起来现场跟着老师学习这项“非遗”技艺吧 面塑是中国特有的一门民间艺术,起源于汉代。作品色彩鲜艳、精致细微、栩栩如生、趣味盎然,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又不失民间艺术的淳朴气息,是研究历史、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科。 面塑以面粉或糯米粉为原材料,源起时多用于节日、庆典、祭祀等场合。经过面塑艺人长期摸索,现在的面塑作品不变形、不褪色,蕴含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已经成为具有收藏、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上海面塑以“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的技艺形成了独特的细致、优美、精巧的风格,人物表情细腻传神,服装飘逸,质感丰富,形象逼真具有雕塑效果。 9月26日,图书馆邀请上海市非遗项目“面塑”市级传承人、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传统工艺名师戚依平老师来到嘉定校区图书馆14楼文榷堂,为大家带来面塑技艺的讲座和实践体验,带大家领略传统民艺与民俗。 活动嘉宾介绍戚依平: 上海市非遗项目“面塑”市级传承人;中华传统工艺名师。戚老师举办过多次面塑个人展,专注于非遗项目“面塑”技艺的传承与应用。2007年始,戚老师致力指导各类非遗项目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的活动和培训,是将非遗项目“面塑”作为载体引入学生综合教育的首倡者。 活动内容1.“非遗”项目面塑技艺讲座 2.面塑技艺制作体验活动 活动时间9月26日18:30-20:30 活动地点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图书馆14楼文榷堂 活动报名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报名人数限25人)
海报:黄英洁 审核:周玮 周黎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