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您的反馈是什么?

   取消
馆长信箱 咨询反馈

新闻动态

济图圆桌 | 学科交叉中的人工智能
  发表时间:2023-04-17  阅读次数:1989

横版

       火爆全网的ChatGPT引发人工智能热潮,一瞬间,人工智能与各学科的交叉似乎成为各领域的研究前沿。另外,教育部最新发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新增交叉学科门类,增设一级学科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代码1405)。此举更加促进人工智能和基础科学、信息科学、医学、哲学、人文艺术等学科从微观到宏观各尺度的纵深演进。

为了更好地支持我校工、理、医、文各具特色的高水平发展与交叉互融,也为了让我校师生从不同学科角度更加深刻地理解人工智能,图书馆拟于20234-5举办“学科交叉中的人工智能”师生互动学术沙龙系列活动。届时将邀请我校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和同学,“人工智能”为主题,围绕道德伦理、科技创新、文化自信、艺术修养方面展开探讨,碰撞思想火花,现场参与的同学也可以随时与老师进行互动和交流。

【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内容简介

424

主题讲座:文献计量视角下国内外人工智能研究现状及启示

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国内外人工智能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概括介绍人工智能研究的发展历史、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热点。另外,还将从从道德伦理、科技创新、文化自信、艺术修养等方面选取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人工智能研究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影响。

58

导师圆桌讨论+特邀吴志强院士团队作报告分享

邀请学院老师围绕“人工智能”主题,融入道德伦理、科技创新、文化自信、艺术修养等问题,以对话交流的形式进行讨论,现场参与的同学可随时与老师进行互动、学习、交流。此外,我们特别邀请到吴志强院士团队来作AI城市研究成果的分享报告。

515

优秀学生代表的研究成果分享与互动

邀请学生做有关人工智能研究的分享,让学生了解在掌握知识理论的基础上,从项目实战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算法理论,以及技术创新的意义。分享过程中,其他参与的学生可提问互动、讨论。

【活动场地】

同济大学德文图书馆报告厅


【拟参会嘉宾】

1

杜严勇(主持人、嘉宾)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伦理、爱因斯坦研究。


余明锋(嘉宾)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哲学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政治哲学和艺术哲学。


卫志华(嘉宾)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同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机器学习、图像内容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


王昊奋(嘉宾)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对话式用户交互、智能内容生成。


陈吉栋(嘉宾)

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数据信息与人工智能法、民法、都市法、土地法等。


【学生团队】

指导老师

叶晨(主持人)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级高工,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机器学习、图像处理、大数据分析及其在工业智能领域的应用。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戴浏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0级本科生。曾带领团队获得“大挑战杯”全国一等奖、上海市特等奖,“小挑战杯”全国银奖、上海市金奖等奖项;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人工智能领域国际顶级会议CVPR发表论文1篇;曾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图灵班)等机构担任科研助理,获得2022年商汤奖学金、2022年同济大学“学术之星”称号。极耘科技(LunarAI)联合创始人、CEO


郭跃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第二届毕业生。曾获同济大学追求卓越学生奖(本科生)、同济大学年度本科生“学术之星”称号、“互联网+”大赛全国金奖、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人工智能组)一等奖、iFLYTEK A.l.开发者大赛新工科赛道冠军等。

杨晶晶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曾获同济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学术先锋”称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金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金奖等荣誉奖项。主攻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语言标记物研究,与科技公司合作研发基于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的认知障碍筛查工具。

【结语】

最后,让我们把话筒给到“当事人”,看看“懵懂小文”自己对在交叉学科中所能发挥作用的期望吧~

(以上为“文心一言”生成的回答,仅作参考或娱乐)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图书馆

同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20234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