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共塑未来 ——“2022上海高校图书馆研究支持服务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 |
发表时间:2022-12-09 阅读次数:1167 |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全面反映上海市高校图书馆研究支持服务的现状与成效,促进创新发展,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由上海高校图工委主办,上海高校图工委研究支持工作组、同济大学图书馆承办的“2022上海高校图书馆研究支持服务研讨会” 于12月7日顺利召开,来自上海市各高校、科研院所图书馆的150余位同仁在线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同济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欣主持,上海市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李新碗作开幕致词。李新碗馆长表示,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此次研讨会在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中召开,意义深远。我们要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论述精神,面对新形式、新任务、新要求,要关注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提高服务效率,推动服务创新,聚焦高质量研究支持服务,促进学校学科高质量持续发展。 本次研讨会分为上下两个半场,由案例分享、研讨交流等环节组成。研讨会上半场由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徐璟主持并作案例点评。第一位案例分享人是复旦大学图书馆侯茜老师,她介绍了“‘故纸探新’特藏整理与研究课题项目”,从目标用户、项目内容、项目背景、创新与成效、反思与发展五个方面对该项目进行阐述,该案例在搭建馆员与研究人员的合作机制,开展特藏文献的研究支持服务等方面为大家提供了思路。第二位案例分享人是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特藏部主任程红梅,她以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数据库建设为例,分享了“走千村、访万户、读中国” 大型社会实践数据库建设情况,重点介绍了千村调查数据库的建设背景、主要内容与实施过程、成效与创新。第三位案例分享人是同济大学图书馆工科学科服务部刘玉红老师,以“基于用户精准画像的信息素养教育校内合作实践”为题,从“育人如何落地”“学习成效如何加强”“如何抓住用户注意力”三个问题出发,分享了同济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方案及创新点,着重阐述了新生入馆教育、研究生信息素养讲座及教师沙龙三类典型合作项目的成效。第四位案例分享人是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支持部赵建庆老师,从课程思政与信息素养教育、思政元素七维度体系、教学案例等方面出发,介绍了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思政隐性融合的路径,分享了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在潜移默化之中完成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 本次研讨会下半场由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应峻主持并作案例点评。首先由上海科技大学情报馆员常江作题为“上海科技大学校际基础研究竞争力对标分析”的报告,提出了根据本校特色自定义的对标学科的建议和多角度的指标体系,介绍了上科大当前的对标分析工作机制,展示了服务成效和对标报告。接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图书馆参考咨询部主任邓珮雯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图书馆助力附属医院科研发展的案例,介绍了上海交大医学院依托文献资源建设机构知识库、发掘信息价值、构建专利知识库、提供循证医学研究服务、支持学科前沿研究的情况,完整地展现了服务对管理层决策、科技成果转化、新医科建设与人才引进以及医护人员的循证医学资源查找与利用能力的促进与提升作用。随后,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吴志鸿介绍了图书馆嵌入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开发中国租界法制文献的项目,阐述了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项目研究内容、框定文献类型来源、按照主题关联度甄别文献等,介绍了从项目团队组建到项目系统上线再到数据库分类体系建设、数据库检验等全流程实施过程。最后一位案例分享人是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情报研究部的董珏老师,以《诺贝尔奖得主的发明故事》展览为例,针对“先发表论文还是先申请专利”“高价值专利具有怎样的特征”“如何实现基础研究的技术转化”三个问题,详细讲解了诺贝尔奖得主的发明故事挖掘过程,提出聚焦目标群体以提升教育成效、开拓创新视角、进行问题导向的思考、发挥专业优势来讲好专业故事的方案。 会议分享的8个优秀案例从服务人才培养、服务重大课题、服务学科发展等不同主题展示高校研究支持服务成效,为上海市高校图书馆研究支持服务工作提供有益借鉴。互动环节中,与会的图书馆同仁们围绕案例实施操作等问题与分享人展开了深入交流。 研讨会最后环节,同济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欣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会议分享案例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呈现出图书馆研究支持服务的丰富内涵和突出成效,案例为深化创新图书馆研究支持服务工作给予了新的启发,并向与会者公布了研究支持服务创新案例征集活动中评选出的优秀案例。 上海高校图书馆研究支持服务工作组将进一步深化探索图书馆研究支持服务助力学校一流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为促进学校的科技创新和产学研融合贡献力量,实现图书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图文:图书馆工科学科服务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