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习” 文榷雅“典”】文化专栏 |
发表时间:2022-06-30 阅读次数:614 |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惟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惟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不然,但取己所明而已,但取己所近而已。 ——﹝清﹞魏源《默觚·治篇七》
【释义】 《默觚》是清末思想家魏源的哲学著作,撰于道光十五至十九年(1835—1839年)。“默”取自魏源的字“默深”,“觚(gū)”为古代用来书写的木简。本书分《学篇》《治篇》两部分。 魏源在评价历代用人制度的得失和揭露清政府用人制度的弊端时,提出了自己的人才思想:“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他指出,不了解一个人的短处,又不了解一个人的长处,不能发现一个人长处中的短处,也不能发现一个人短处中的长处,就无法合理用人、育人。为此,魏源提出了正确的用人育人方法:“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辟:同“避”,回避。认为用人就是用人所长,避人所短;教育人就是成人所长,去人所短。魏源的人才思想充满了辩证法,至今仍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文榷雅‘典’”以同济校园美图美景结合《习近平用典》,每期跟师生重温文化典籍,走进文化、加强学习、提升素养。 让我们一起书香有约,静待春暖花开!欢迎老师同学给我们投稿,分享拍摄的校园美图和你的“用典故事”。 投稿热线wanglijun@lib.tongji.edu.cn。
文字来源: 《习近平用典·第一辑》,人民日报出版社 电子版链接 书香同济 http://sxtjdx.chineseall.cn/v3/book/read/zrlxg/EPUB/1 馆藏信息 索书号:D2-0/R192-3A/1 条码号:03044419 馆藏地:总馆书库 书库二楼 出版年份:2018
图片:文榷堂 编辑:王莉君 审核:周玮 周黎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