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您的反馈是什么?

   取消
馆长信箱 咨询反馈

新闻动态

【非常“时习” 文榷雅“典”】文化专栏
  发表时间:2022-05-27  阅读次数:579

编者按:因疫情防控需要,图书馆阅览线下服务受限,线下文化活动暂停。图书馆将推出“非常时习”系列服务,“文榷雅‘典’”就是近期新推出的线上文化专栏。

文榷雅‘典’”以同济校园美图美景结合《习近平用典》,每期跟师生重温文化典籍,走进文化、加强学习、提升素养。

让我们一起书香有约,静待春暖花开!(欢迎老师同学给我们投稿,分享拍摄的校园美图和你的“用典故事”,投稿热线wanglijun@lib.tongji.edu.cn)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习近平《之江新语·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等文中引用

【原典】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春秋至秦汉﹞《礼记·大学》



【释义】《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北宋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后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这段话出自《大学》首章,记录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运行过程:止—定—静—安—虑—得。“知止而后有定”,知道目标所在,这样才能志向坚定。止:目标。朱熹《大学章句》释为:“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定而后能静”,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静:静心。朱熹释为:“静,谓心不妄动。”“静而后能安”,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安:随处而安稳。朱熹释为:“安,谓所处而安。”“安而后能虑”,心安才能够思虑周详。虑:思考精审。朱熹释为:“虑,谓处事精详。”“虑而后能得”,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得:收获。朱熹释为:“得,谓得其所止。”“得其所止”,即实现目标。


文字来源

《习近平用典·第一辑》,人民日报出版社


电子版链接

书香同济

http://sxtjdx.chineseall.cn/v3/book/read/zrlxg/EPUB/1


馆藏信息

索书号:D2-0/R192-3A/1  

条码号:03044419

馆藏地:总馆书库 书库二楼

出版年份:2018


文字: 文榷堂

图片: 黄英洁

编辑: 王莉君

审核: 周玮 周黎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