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神”韦东奕帮博士团队“秒破”难题?

这究竟是真是假?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判断吗?
今天,小编就要来教大家如何识别假新闻!
首先,我们来看看假新闻都有哪些类型。
【一】假新闻的类型

根据《新闻记者》每年推出的虚假新闻研究报告,可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照片、视频造假

通过修改图片、视频的标题或内容文字,扭曲原图片、视频想表达的意思;或者通过剪辑不同视频、照片,更改剧情,甚至AI技术加持,制作出造假者想要表达的画面内容。
2、数据不实

这类假新闻通常会给出详细的图表和数据,让读者有一种证据确凿的感觉,但其数据往往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3、引用作假

凭空捏造业内专家或高层人员的评论作为论据,提升新闻的信服力。
4、情绪煽动

利用大众恐慌、愤怒、多虑等情绪,制造符合大众心理期待的故事。换句话说,就是搬弄是非,无中生有!
5、真假参半

相比前四种,这类假新闻更难辨别。因为新闻中部分内容是真实的,但是在报道中,关键用词又似是而非,刻意引导读者对新闻的片面解读。
实际上,很多新闻会使用上述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方法造假!
当下,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为虚假新闻提供了可乘之机,我们如何科学有效地识别假新闻呢?IFLA(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早在2017年就发布了8条识别假新闻的技巧。新冠疫情暴发以后,IFLA又在原来的基础上于2021年推出了COVID-19修订版识别技巧。登录IFLA官网:
https://repository.ifla.org/simple-search?query=How+To+Spot+Fake+News
了解详细信息。
我们跟随IFLA,一起学习识别假新闻技巧吧。
【二】如何识别假新闻

1、考虑新闻来源
局限于新闻本身,而是调查其网站、发布机构的使命和联络信息。这里,可以参考一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布的最新版《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名单》(俗称“白名单”)。有些媒体、网站是没有新闻采访、发布权的哦~

2、读“全”
标题通常是获取点击量的重要方式,但是整个故事究竟是怎样,还是要仔细阅读完,不要中了“标题党”的圈套。
3、查询作者信息
快速检索作者信息,作者值得信赖吗?真实存在,而非网络虚拟人?

4、论据在哪里?
点击文中的链接,确认链接中提供的信息能否支撑新闻中的观点。

5、核实日期
重复发布的旧新闻与现在的事件并不一定有关系,或许只是为了蹭热度。
6、是否超出常识判断
如果新闻太异乎寻常,那可能是讽刺性的,需要研究发布的网站和作者来确认。

7、核实此新闻有无偏见
确认自己现有的认知是否影响对此新闻的判断;媒体在报道时是否存在主观偏见,甚至罔顾新闻客观性这一基本原则。

8、请教专家
当你实在无法判断时,不妨咨询一位行业专家、图书馆员,亦或是专注于信息核实事务的机构、网站等。
最后,IFLA还提醒大家,分享要慎重。未经检验或者证实的观点、事件,都要谨慎分享,不做假新闻的传播者。
(注:本文所有动画插图均来自图书馆已订阅数据库“设计师之家”,新闻报道画面均来自网络媒体报道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