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习” 文榷雅“典”】文化专栏 |
发表时间:2022-04-12 阅读次数:465 |
编者案:因疫情防控需要,图书馆阅览线下服务受限,线下文化活动暂停。图书馆将推出“非常时习”系列服务,“文榷雅‘典’”就是近期新推出的线上文化专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访谈等,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从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从孔子名言到毛泽东诗词,旁征博引、画龙点睛,总是给人以思想启迪、精神激荡。 “文榷雅‘典’”以同济校园美图美景结合《习近平用典》,每期跟师生重温文化典籍,走进文化、加强学习、提升素养。 让我们一起书香有约,静待春暖花开!(欢迎老师同学给我们投稿,分享拍摄的校园美图和你的“用典故事”,投稿热线wanglijun@lib.tongji.edu.cn)。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 圣人之治天下,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关市之赋,厉民之甚者也。周公制礼,其肯笔之于书以为常法哉?昔文王治岐,关市讥而不征。武王有天下,奉行不变。……使赋及关市,宁非横敛乎?吾以是知《周官》非周公所作,决也! ——﹝清﹞万斯大《周官辨非·天官》
【释义】清代经学家万斯大(1633-1683年)的《周官辨非》是一部力证《周礼》为伪的著作。《周官》,又称《周礼》,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末年,是一部汇编行政法律规范的典籍。为了论证《周官》之伪,万斯大提出了一个论点:“圣人之治天下,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意思是,圣人治理天下所用之道,凡是于民有利的事情,再小也要推行;于民有害的事情,再小也必须革除。而《周礼·天官》九赋中的“关市之赋”,对百姓最为有害。所以,《周官》并非周公所作确定无疑。在这里,万斯大把“利民”作为执政治国的价值标准,具有民本思想的积极意义。 万斯大的老师、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倡导:“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清代中后期的钱泳主张:“天下事有利于民者,则当厚其本,深其源;有害于民者,则当拔其本,塞其源。”万斯大的“利民”思想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中国传统民本主义中的利民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化,并逐渐展现其本身所应具有的价值
文字来源:《习近平用典·第一辑》,人民日报出版社 馆藏信息: 索书号:D2-0/R192-3A/1 条码号:03044419 馆藏地:总馆书库 书库二楼 出版年份: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