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您的反馈是什么?

   取消
馆长信箱 咨询反馈

新闻动态

济语大师丨鲁迅: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先驱者
  发表时间:2022-03-22  阅读次数:2045

头条图片

编者案:因疫情防控需要,图书馆阅览室线下服务受限,我们将继续推出“济语大师”、“寻根图书馆”等系列文化专栏,让我们一起书香有约,静待春暖花开。(欢迎同学分享读书笔记和学习随笔,投稿热线wanglijun@lib.tongji.edu.cn)



拒绝奴颜和媚骨 挺起中国人的脊梁

鲁迅先生以文代戈,是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鲁迅在文化事业及文学创作上的杰出成就为人所知

同时,他还是一位图书馆事业活动家

对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被称为“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先驱者”



京师图书馆(the Capital Library),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

始建于190999

1912年鲁迅在教育部任佥事,负责社会教育工作

政府北迁后,鲁迅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筹建京师图书馆成了鲁迅的最主要工作

他积极筹建京师图书馆

努力丰富京师图书馆馆藏

极力推进图书馆事业

本期“济语大师”,让我们走进鲁迅和他的图书馆事业





鲁迅(1881925日~193610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我国从古代起就重视图书、典籍的收藏和利用。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端,受了清末变法维新运动的影响。民国时期的教育总长蔡元培认为图书馆是一个进行终身教育和普及教育的基地他说:“教育并不专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的机关。第一是图书馆。”1912,鲁迅应当时的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在教育部任佥事,负责社会教育工作,后又担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管博物馆、图书馆等相关事项。此时,筹建京师图书馆被提上日程,成为鲁迅的最主要工作。据《鲁迅日记》中记载,1912年这一年,鲁迅就去了广化寺8次。当时,京师图书馆所在的广化寺地处僻远,读者甚少,且空间狭小,房屋破旧潮湿,不宜保存书籍,故教育部欲另觅新馆址。


《鲁迅日记》中记载:“同夏司长、齐寿山、戴芦舲赴前青厂观图书分馆新赁房屋”、“教育部欲买石桥别业为图书馆,同司长及同事数人往看”、“午前同沈商耆往看筹边学校房屋可作图书馆不、“终日造三年度预算及议改组京师图书馆事,头脑岑岑然”、“赴午门阅屋宇,谓将作图书馆也,同行者部员共六人”、“午后视午门图书馆”、“下午复往午门图书馆”,这些均表明了鲁迅先生积极参与了图书馆的选址工作。1917年.京师图书馆从广化寺迁至方家胡同国子监南学初具近代图书馆的规模。


此外,著名的文津阁《四库全书》和《永乐大典》残本,也是在鲁迅的奔走与斡旋之下才得以移交。1912年鲁迅先生积极促成了翰林院60册《永乐大典》的入馆。此后,又有近百册《大典》通过政府拨交、重金购买、无偿赠送等方式,从国内外收藏机构和收藏家的手中逐渐地汇集到京师图书馆。


鲁迅先生还是京师通俗图书馆的主要筹办人。京师通俗图书馆是我国最早的通俗图书馆,以服务广大群众为目的。其藏书分为普通用书和儿童用书两大部分.鲁迅先生曾一度主管通俗图书馆的工作,不断把自己收藏的适合馆藏的图书赠送出来以供大家阅览。《鲁迅日记》也曾多次记载,如“午后同徐吉轩、许季上至通俗图书馆检阅小说'’、 “公园内阅览所开始.乃往视之,’。


图书不仅仅是精神传递的媒介、更是国家历史的文化财富。鲁迅先生的一生围绕着创造文字和保护文字展开。我们应当学习他为国为民、兢兢业业的无私奉献精神,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去。


参考资料(来源万方数据)

《鲁迅与京师图书馆——记在国家图书馆百年之际》2009年 钱向红;

鲁迅先生对京师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贡献2012年 李兰;


参考配图:

(来自论文《鲁迅与京师图书馆——记在国家图书馆百年之际》)

(来自论文《鲁迅与京师图书馆——记在国家图书馆百年之际》)

图自百度百科






文字整合:文榷堂

责编:王莉君

审核:周玮、周黎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