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部落|“我为师生办实事”系列活动——情绪讲堂日 |
发表时间:2021-11-01 阅读次数:851 |
情绪,是我们的内在语言。它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有时连识别都是困难,我们会防御、会转换、会回避、会外化。了解了情绪,我们才能驾驭自己的人生。 情绪也是人类的底色。通常我们会把情绪分成好情绪和坏情绪,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所有的情绪对人体都是有益的。 2021年10月19日,由同济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部(沪西校区)和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支部联合共建的医者部落“我为师生办实事”系列活动之“情绪讲堂日”, 在沪西校区图书馆一楼顺利举行。此次互动活动的主题是“与负面情绪握手言和”,由同济大学图书馆馆员、同济大学心理咨询师朱衣云老师主讲。
首先,朱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情绪的不同维度——认知评估、身体反应、感受、表达、行动的倾向,及情绪的三种类型:心境、激情和应激。以电影《头脑特工队》中小女孩茉莉为例,她因为爸爸工作变动而搬到旧金山,在适应新环境时,性格从乐观开朗变得愤世嫉俗。这部电影为我们尽展脑内情绪的缤纷世界,让同学们了解到在生活中有一整个情绪世界在保护你、照顾你,从而能接纳自己的每一种情绪,让情绪得到合理的释放与表达,同时也让同学们认识到负面情绪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接下来,朱老师分别介绍了压抑、悲伤、嫉妒、愤怒、无聊、焦虑六种负面情绪,在大多数人的固有观点中,这六种负面情绪对于我们而言,都是不友好的存在。但当我们转换思维,与负面情绪握手言和,就能够让我们获得安全感:愤怒能够让你获得力量,重建自尊与自信;嫉妒告诉你内心想要的东西,让自己能够看清内心深处的愿望;悲伤能够让你内心进一步得到自愈,让自己内心更加强大;无聊能够让你接触自己此生原本使命的良机,更加在意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焦虑会让我们调整自己的脚步,更好地活在当下。朱老师从自我角度出发,将自我同情的培养化为自愈情绪的良药,同时也培养自我的行动力,更好地与负面情绪和解。 最后,老师与同学们展开了互动,同学们纷纷踊跃发言,与老师交流自己生活中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如在读研阶段开课题所带来的焦虑,对他人的嫉妒等等。朱老师和在座的其他同学则认真分析同学的困惑,并为其出谋划策,给予支持和帮助。 活动后,同学们反馈热烈,真正理解到没有不好的情绪,只有不被尊重的情绪。没有可怕的情绪,只有缺乏被了解的情绪。真实的负面情绪其实是最有力量的,而追寻真实恰恰是内卷的出路。 沪西校区图书馆和研究生支部在主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宗旨意识,以师生需要为准则,坚持为师生办实事,努力践行服务育人,我们相信通过讲授、对谈和交流等形式,一定能够碰撞出医学人文的火花,从而开启疗愈和改变的步伐,让更多的师生从中受益。
活动心得体会: 我明白了负面情绪也并不都是坏的,我们需要合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要有自己的主导能力,不要让坏情绪占据自己,要学会转移和释放情绪,要明白挫折和压力都是暂时的,美好的明天等着我们。 老师非常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了六种基本情绪“快乐、悲伤、愤怒、惊讶、恶心、恐惧”,我们最喜欢的快乐,不过是这其中的一种罢了,所以我们要怀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各种负面情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需要学会将负面情绪化为动力,或者通过合适的途径去表达去发泄,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做出不理智的举动。 每个人都有情绪,但不同的是每个人对待情绪的方式,有的人碰到情绪会压抑自己,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自己的情绪,转移情绪和化解情绪,每个人都有情绪,情绪是人的正常心理状态。 在心理课上,我知道了所谓的健康不仅是指身体上的完整和正常,而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成一致,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即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通俗的描述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都抱有积极的态度,特别是遭受挫折和打击的时候,如失恋、失业和生病等,能够主动地去面对、学习和寻求帮助,在迎接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满足感。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健康表现出一个人具有解决问题、应对压力、适应人生各种改变的能力。 负面情绪并不可怕,相反,它可以保护我们,让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同时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换一种思维看待问题,烦恼就更容易化解了。 情绪是普遍的,不需要刻意回避,需要把其转变为动力及前进的方向,例如焦虑,我们应该学会与自己和解,保持乐观的心态 在成年人的世界随处充斥着压力,就是还在校园里的我们也有学业压力,科研压力等等,如何排解情绪压力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今天的情绪解压课让我学习到了如何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化压力为动力,不让自己完全被压力压垮,在压力来临时,我学会了如何去评估自己的心理状态,而且学习到了运动是很好的也是适合我自己的减压方法。 今天老师从专业的角度讲了很多不同的心理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我们应该怎样释放自己的压力,缓解自己的情绪,我觉得这种专业的开导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用的,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让自己有强大的内心去抵抗这些情绪。 负面情绪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的,同样它也未必都是不好的,合理地认识我们的情绪,及时疏解释放我们的负面情绪,才是最好的调控情绪和保持稳定的方法。 朱老师给我们分享了负性情绪和心理减压的相关内容,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和同学们的分享,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负性情绪其实不可怕,我们要合理正确地看待负性情绪,学会调节,在生活中也要学会转换思想,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减少负性情绪的不良影响,学会减压。 情绪有好有坏,却是我们不可缺少的部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人类进化到现在,也没有放弃这一部分,也更加证实了它的不可或缺。好的情绪固然好,坏情绪我们也得正确面对它。每个人的程度不同,原因不同,解决方式也不同。可以转移,可以直面,可以倾诉,可以逃避。只要我们确信我们可以合理处理情绪,那么压力就不会击垮我们。 在我的心理上,老师的讲座让我释放了很多压力。首先让我知道生活是五颜六色的,当我们实验和生活上有压力时,我们要学会把心思放下来,把担子放下来,学会自我调节。另外还要正确认识自己,必须要学会独立生活,在生活中要有最起码的独立性。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时,我们要试着适应环境。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有不好的情绪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出现不好的情绪有压力时,我们应该正确面对,与它和解,而不是厌恶它,让它慢慢侵蚀自己!我们作为成年人应该学会疏导自己的情绪,如果无法与自己和解,应及时寻求外部帮助,朋友、家人、心理咨询师等等,让自己好起来! 以往,大家都会认为负面情绪:悲伤、生气、焦虑等等是不好的情绪,因为他们会让人不舒服,会让人压抑,实际上,负面情绪也有他们的作用。比如,悲伤可以让我们宣泄出自己的情绪,不会压抑自己;生气会给人带来力量和动力,刺激人们奋勇向前;焦虑会让人有紧张感,不再那么舒服惬意地过躺平的日子,会督促人们赶快完成任务。相反,所谓好的情绪也会有负面影响,比如得意忘形、乐极生悲等等,所以我们要正确的面对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而不要被情绪控制。 在此次学习后,我的最大的感受是负面情绪对个人也是一种保护。以前只是单纯的认为负面情绪只有坏处,可这是偏颇的。比如,害怕这种情绪可以促使我们脱离危险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客观、全面地分析和对待负面情绪。 情绪五彩缤纷,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引领下,我们观看了关于情绪的讲座视频,我认识到坏的情绪有时也未必是不需要的,合理地发泄和承认有时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而学习如何合理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也是我们研究生的必修课,在之后的讨论环节,同学们提出来许多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压力,这也为我们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要如何解决提供思路。 这次情绪心理减压讲座对我而言帮助很大,让我学到了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譬如之前在科研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些焦虑,总是想着想早点发文章有科研成果,所以有的时候就会很紧张。听了今天的讲座之后,我就学到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一问题,可以认为是自己一个学习进化的升级。静下来好好想想,适度的焦虑也能够促进自己学习,推动自己的进步,也蛮好的。 情绪减压的讲座使我收获颇多,确实,在之前我一直认为负面情绪是不好的,有时候会一味告诉自己不要产生这些负面情绪,听了讲座后,知道自己应该学会接受负面情绪,焦虑归焦虑,事情总会一件件完成,也不能过度了。 情绪所透露出的很多关键信息,会轻易地被人的主观认知过滤掉。我们要提醒自己或者养成思维习惯,每天认知情绪,并与它为友。相比于普通人而言,心理学家能够解释理解产生这种情绪的动机,观察它,并预防避免令自己以后产生不理智、冲动的行为,这便是心理学的乐趣和奥妙所在。真正的情商高手,总能在感性和理性之间保持平衡,我们不会让任何一方处于绝对控制的地位。因此,我们有了先天祖先带给我们的智慧,也拥有了后天社会竞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力量。 情绪所透露的很多关键信息,会轻易的被人的主观认知过滤掉。我们要提醒自己或者养成思维习惯,每天认知情绪,并与它为友。相比于普通人而言,心理学家能够解释理解产生这种情绪的动机,观察它,并预防避免另自己以后产生不理智、冲动的行为,这便是心理学的乐趣和奥妙所在。真正的情商高手,总能在感性和理性之前保持平衡,我们不会让任何一方处于绝对控制的地位。因此,我们有了先天祖先带给我们的智慧,也拥有了后天社会竞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