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近日,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获得者周红老师在文榷堂开讲。一袭优雅的黑色旗袍,一把民国时期的珍藏琵琶,一曲杜甫的“春夜喜雨”,周红将江南水乡文化气息带入同济校园,向师生讲述苏州评弹的文化内涵以及评弹艺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传承故事。她以委婉动听,韵味纯净的唱腔,为师生现场表演了《庵堂认母》《咏梅》《蝶恋花·答李淑一》等经典评弹曲目,让同济师生近距离感受评弹作为“中国最美的声音”的魅力。


本次活动也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嘉定校区党工委、汽车学院和图书馆共同主办,文榷堂和汽车学院工会承办的“礼敬中华名家讲坛”第四期“评弹文化和红色传承”主题文化讲演的主要内容。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致辞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评弹艺术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为基础。评弹有四百余年历史,明末清初发源于苏州,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祥于上海,向有“江南奇葩”之美誉。评弹源自人民,也服务于人民,是江南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曲艺,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周红老师作为著名的评弹表演艺术家和优秀的评弹文化传承者,在评弹这门传统艺术的时代传承以及在搭建与当下观众的沟通交流方面,进行了非常多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充分欣赏评弹的独特魅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汽车学院师生代表以及慕名而来的嘉定校区师生参加了讲演会,并与周红老师在评弹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方面做了面对面交流。周红老师从评弹艺术的起源、流派传承、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传承与推广进行了深入讲解,介绍了蒋月泉、严雪亭等评弹艺术大师的唱腔和传承故事,为现场师生演奏了她的恩师余红仙的代表曲目《蝶恋花·答李淑一》,介绍了用这首弹词曲调谱唱的毛主席诗词,如何红遍大江南北,使评弹艺术开始走向全国的故事。现场师生表示,通过周红老师的讲演,近距离感受到评弹艺术的魅力,也为我们师生了解、欣赏、传承评弹艺术这一传统优秀文化播下了“星星之火”。


文字:周黎萍
摄影:王莉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