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榷雅集|嘉定校区女教师文化沙龙海派插花系列课程开讲 |
发表时间:2021-04-26 阅读次数:1454 |
“西方插花花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多用草本和球根类花卉;构图多采用对称均衡或几何图形,极富装饰性和图案美;色彩浓重,气氛热烈,有设计感和豪华的气魄;东方插花花的种类较少,可能有些作品只有一种花材,注重枝条类花材;构图或者突出植物自身姿态,或者描写风景,打破对称和几何图形;色彩并非越多越好,越浓重越好,偏于清雅自然,更适合东方的空间陈设”。4月21日,海派插花非遗传承人、同济大学特聘教师、四季花道首席花道讲师魏语萱在嘉定校区图书馆十四楼文榷堂,为嘉定校区女教师们带来了海派插花系列课程之“中西方插花的区别”以及“盘花直立一型”的操作体验。
这也是“嘉园风雅 济美芳华”嘉定校区女教师文化沙龙海派插花系列课程的第一讲。为丰富嘉定校区教职工的文化生活,推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嘉定校区党工委的支持下,文榷堂联合学校工会设立“嘉园风雅 济美芳华”嘉定校区女教师文化沙龙,推出海派插花系列课程。2021年该系列课程将包括“东西方插花的区别,海派插花的成立”“中国插花简史”“花器的选择、材质及器型”“花艺色彩学”“二十四节气花令”“文人的清供插花”“中国茶与茶空间”,旨在传承开放创新、精致优雅、大众交融的海派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课程开始前,魏老师见文榷堂户外花园的杜鹃花开得正盛,便摘下了几支杜鹃与自带的花材组合,短短几分钟,一盘优美雅致的花艺作品就此诞生,与海派插花崇尚自然的特征不谋而合。
本次讲座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旨在为大家厘清东西方插花的区别、介绍海派插花的由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让大家亲身体验海派插花的魅力。魏老师指出,东西方传统文化拥有截然不同的起源和价值取向,西方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的独立自主和客观真实。东方则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而在东西方插花的应用空间场景、代表人物和花型中,无不体现着这种差异。西方的插花作品多用于规模宏大的场景中,作品的呈现规模也相对较大,东方插花则与强调韵味和意境的东方园林相得益彰,作品相对精致小巧。而从代表人物上来看,西方的代表,有“花的建筑师”和“花的雕刻家”之称的丹尼尔·奥斯特的标志性作品简约大气、体现了典型的西方几何美学。至于东方的代表,日本花道的三大流派:池坊、小原流、草月流,作品重在表现出自然的意境,展现出典雅清新的气息。
中国的插花虽然未形成世代相传的流派,但其实由来已久,是东方插花的起源,在传统祭祀活动中的供花甚至比香烛更为重要。中国插花的分类较为特别,一般是以呈花的器皿来分的,比如盘花、瓶花、碗花、缸花等等。
魏语萱总结了东西方插花在体系、构图及风格上的差异。在插花体系上,西方所用的花种类和数量较多,多用草本和球根类花卉;东方所用花的种类较少,可能有些作品只有一种花材,注重枝条类花材。在构图上,西方多采用对称均衡或几何图形,极富装饰性和图案美;东方则突出植物自身姿态,或者描写风景。在风格上,西方插花色彩浓重、热烈、有设计感和豪华感;东方插花色彩偏于清雅自然。海派插花,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插花的精髓,又汲取了西方花艺精华,形成了继承崇尚自然、线条造型、讲究意境的传统特色;凸显开放创新,精致优雅的上海特点,是展示开放、创新、大众、交融的时代特征的插花艺术。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感受海派插花的魅力,给大家分发了花盘、花材和插花工具,现场教授了插盘花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四十五度角斜插等等。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调整,在场的教师们都完成了精美的作品,享受了自由创作的乐趣和插花艺术带来的快乐。一朵花的花期是有限的,热爱生活的创作者们将其用于插花时,便赋予了它第二次生命,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着,尽显自己美丽地活着。
中国插花是极致的艺术,也是纯粹的艺术,更是生活的艺术。由于文化断层,插花艺术受到日本和西方插花形式影响较多,真正体现传统插花艺术精髓的作品少之又少,发掘和继承古老的插花艺术任重道远。参加文化沙龙的老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插花艺术展现了今古人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和审美思维,传播传统文化与生活美学,我们可以在插花的研修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精髓,提升民族文化自豪感,有助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人文素养,实现全面发展,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供稿:陈思颖、周黎萍 审核:陈飒飒 编辑:郑舒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