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您的反馈是什么?

   取消
馆长信箱 咨询反馈

新闻动态

济语大师|伟大的“第二小提琴手”——恩格斯与图书馆
  发表时间:2020-06-04  阅读次数:2959

微信图片_20200604154615

 

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和领袖

他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

他自谦为“第二小提琴手”

他将马克思灵光四射的天才思想

归拾进有条有理的逻辑

搭建成结构严谨、通俗易懂的理论大厦

他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富裕的家庭,虔诚的教徒

却投身无产阶级革命

中学肄业,被迫从商

却自学成才知识渊博

本期济语大师

让我们走近这位伟大的“第二小提琴手”

 

       我一生所做的是我被指定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做得还不错。我高兴我有像马克思这样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1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语:Friedrich Engels,1820年11月28日至1895年8月5日),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经济支持。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遗留下的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众望所归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2

 

       1820年,恩格斯出生在乌培河畔一个繁荣的商业家族,他的父母和众多亲友都是狂热的教徒。强烈的宗教精神,以及对学习的轻视,这里似乎并不是培养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沃土。

       年幼的恩格斯在家族影响下,一度也虔诚地向往过宗教的精神世界,可渐渐的,现实生活给了他不一样的思考。他无法理解,他的亲友、那些虔诚的教徒为什么会干出违背《圣经》,想尽办法剥削工人这种事。他寻求着问题的答案。

       1834年,少年恩格斯被送到爱北斐特中学——当时普鲁士最出名的学校之一就读。在学校,除了认真完成规定课程外,他从学校图书馆借了许多文学名著、历史读物和科学书籍回家研习。当时学校还开设了几门外文课,少年恩格斯认为掌握了外语这门工具就等于掌握了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他花了很大工夫去学习外语。同时,他在语言方面的卓越天赋也显露出来(学界推断恩格斯一生对近60门外语有不同程度的研究;有资料表明,他精通世界上绝大部分主要语言)。从古罗马的荷马史诗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作品……从中他触及到了一个被虔诚主义斥为异端邪说的新世界。

       1837年,恩格斯的父亲老恩格斯想让头脑灵活的长子成为继承人,他不想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知识渊博学者,而是考虑尽快把他们引上“实业”的道路,同年9月在父亲的一再坚持下,恩格斯来到学校办理了退学手续。

       1838年,恩格斯来到国际性大都市——不来梅当练习生。凭借着扎实的外语基础,恩格斯阅读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报纸杂志以及许多国家的政治著作,不断接触各种进步思想。

       1842年,恩格斯来到大英博物馆图书馆,悉心研究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同年,恩格斯和马克思在科伦市的《莱茵报》编辑部相遇。此时的马克思已经和青年黑格尔派决裂,而在他看来恩格斯就是青年黑格尔派的代表,志不同道不合,导致他们这次的会面并不愉快。不过分手后,恩格斯还是答应为《莱茵报》撰写有关英国方面的通讯。

 

3

 

       1844年,恩格斯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英国状况》两篇文章寄给了时任《德法年鉴》主编的马克思手中,马克思发现恩格斯的一些理论和看法跟自己的想法完全一致。通过书信来往,两个人也没有料到,彼此的思想怎会如此不约而同。书信交流终究有很大局限性,不久双方都萌发了再次会晤的念头。同年,恩格斯结束了曼彻斯特的生活返回德国时,自然而然地选择了绕道巴黎,再一次拜访马克思。这一次会面,友谊的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两人一起在巴黎度过了紧张和愉快的10天,为他们长达40年的携手合作奠定了基础,开始了共同为全人类彻底解放而奋斗的革命生涯。为了并肩战斗,恩格斯于1845年迁居至布鲁塞尔。

       1847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起草了《共产党宣言》。由于革命需要,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研究工作方面实行了分工,马克思专攻政治经济学、世界史、欧洲各国对外政策;恩格斯则在军事学、语言学以及自然科学方面进行研究。

 

4

 

       在英国曼彻斯特,有一座古老的切特姆图书馆,恩格斯就是这里的“老读者”,在图书馆的东端阅览室,有一个三面开着窗户的小室,恩格斯几乎天天都坐在这里。1840年至1860年,恩格斯在这里从事研究与写作。假若你打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话,你会发现一幅照片,文字说明是:“曼彻斯特古老的切特姆图书馆,马克思、恩格斯在40年代和恩格斯在50年代、60年代曾在这里写作。” 19世纪70年代初,恩格斯在给马克思的信中回忆了他们在图书馆里坐过的地方,深情地说,“我很喜欢这个位置”。在切特姆图书馆,恩格斯找到了大量军事书籍用以研究,他还请马克思到大英博物馆图书馆查找他需要的图书,恩格斯在《欧洲军队》一书中充分地利用了这些资料。

 

5

 

       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东方民族的反帝国主义斗争风起云涌,恩格斯密切注视并十分同情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他利用图书馆的藏书,研究了有关东方的历史与现状,特别分析了中国和印度的形势。他连续发表了三篇与中国有关的文章,谴责帝国主义发动鸦片战争,并且预言:“过不了多久,我们会看见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做垂死的挣扎。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三卷手稿的过程中,经常通宵伏案仔细阅读马克思的原稿,核对各种摘录、笔记,必要时还到大英博物馆图书馆查阅有关图书馆资料。晚年时,恩格斯为撰写马克思的传记也经常去柏林的图书馆。

       1895年8月5日,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盏智慧的明灯在伦敦熄灭。按照恩格斯的遗嘱,他的全部财被赠给了马克思的儿女。同年9月27日,他的骨灰盒在伊斯特本的海岸边随着汹涌的波涛被安葬在无垠的大西洋亿万个浪花之中……

        恩格斯是与马克思并肩耸立在马克思主义山峰上的又一位巨人,同马克思一样,他系统地学习和钻研了几乎涉及所有科学门类的渊博知识。马克思曾经赞叹他,“真是一部百科全书”。他百科全书般的学识都是靠自学获得的,图书馆便是他的一位老师。希望我们能以恩格斯的终身学习为榜样,奋发学习,开拓进取,做一名无愧于前人,无愧于时代的大写的人。

 

本文内容参考: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宁国誉、 刘久昌,1979年4月2日;《学习月刊》王永福,1994年11月1日;《博览群书》邓华陵,1996年4月15日;《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刘淑兰,2002年2月第15期;《革命导师对图书馆的利用》何善祥,1990年6月30日;《恩格斯画传》徐觉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9月版;《恩格斯传》戴维·麦克莱伦著、臧峰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版。

 

图片来源:《恩格斯画传》徐觉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9月版。

 

6

 

策划:嘉定校区图书馆文化空间

供稿:黄英洁

审校:周黎萍

编辑:王莉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