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您的反馈是什么?

   取消
馆长信箱 咨询反馈

新闻动态

济语大师|毛泽东的三段图书馆经历
  发表时间:2020-05-14  阅读次数:1818

读书是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

孩儿立志出乡关”

是他一心向学、志在四方的决心

他常与书籍相伴

从年少自修到领导革命

不管是中外历史,还是地理知识

无论是维新派思想,亦是无产阶级理念

书籍的启迪伴随他一生的革命生涯

 

他既是图书馆的忠实读者

又做过图书馆管理员

还亲自创办过图书馆

更是新中国前三十年图书馆事业的最高领导者

他的一生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本期济语大师

让我们沿着毛泽东的人生轨迹

领略这位伟大的革命领袖与图书馆的故事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1976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他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被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的一生中,青少年可视为他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其中有三段非凡而关键的图书馆经历,使他由家乡看到全国、由中国了解世界、由激进民主主义者成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图书馆因此也成为了他储能致远、助跑起跳的人生“动力站”。

 

读书是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他常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的读书习惯和阅读偏好,早在东山高等小学堂“藏书楼”、湖南省立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这三个阶段的学习与工作经历中就已经养成。他与图书馆建立起的密切关系,在其人生发展道路上起了关键的助推、引领和导向作用,影响深远。

 

 

1910年秋,毛泽东离开闭塞的韶山冲,来到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上学。东山高等小学原为东山书院,随着清末教育制度的革新而改为新式学堂。同旧式私塾相比,东山高等小学除了传统的经籍外,还设有自然科学和地理、英语等新科目。学校新设了藏书楼,里面收藏大量中外书籍和新潮报刊,这是毛泽东接触图书馆的开始。也就是在这里,他接触西学,研读了启蒙运动以来欧洲著名思想家的著作,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亚当斯密的《原富》、卢梭的《民约论》、赫胥黎的《天演论》等等。熟读“新民说”,练就 “康梁体”,确立“以救国为己任”的人生观,这个时期使刚刚走出封闭韶山冲的毛泽东看到了由封建向民主缓行的中国社会。

 

 

1912 年春,毛泽东投笔从戎,半年后退出“新军”,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读书。这是他走出乡关的第二站,也是其人生发展的一个更大转折点。在此期间,他废寝忘食地广泛阅读中国的经、史、子、集和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哲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著作。这使得酷爱中国古典文献的毛泽东打开了认识和理解西方世界近代思想文化的一扇“天窗”。这段读书自修的经历,使毛泽东与湖南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经常去那里借阅图书。新中国成立后,他还曾三次派人到湖南图书馆借阅图书,可见毛泽东对湖南图书馆的藏书了如指掌。

 

 

1918815日,在杨昌济筹划下,毛泽东等24名湖南青年为赴法勤工俭学一同北上,由长沙乘火车,819日到达北京。这是他第一次走出家门的长途之旅。他没有去法国,而选择留在北京。10月,经恩师杨昌济的介绍,他被安排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就职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这段时期,他认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参加进步社团活动,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接受俄国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了马列主义信仰,这一段在北大图书馆的日子,使他成为了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其一生的革命征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石。

 

201312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

 

哲人其萎,风范长存。回顾毛泽东同志充分利用图书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不难发现,图书馆既是毛泽东的良师益友,又是他推动革命事业的另一个阵地。可以说,从青年时代开始,毛泽东就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这种缘分也伴随他的一生。

 

回顾毛主席的一生,他常与书籍相伴。从年少自修到领导革命,不管是中外历史,还是地理知识;无论是维新派思想,亦是无产阶级理念,都是他从书籍中得到的启迪。毛泽东作为我国最伟大的人民领袖之一,他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孜孜不倦地充实自己,不畏艰苦地努力奋斗,不断突破地砥砺前行,他生命不息、读书不止的学习精神是我们当代青年都应该学习的典范。

 


本文内容参考:

《储能致远:毛泽东与图书馆的不解情缘》,韩延明,《党史博采(),2018年第10版;《任职北大图书馆书记的毛泽东》,张家康,《党史纵横》,2018年第8版;《图书馆与青年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吴密,《光明日报》201682日;《毛泽东与图书馆》,王和周,《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64月第34期;《图书馆与青年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宋安玲,《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3年第1

图片来源:《任职北大图书馆书记的毛泽东》,张家康,《党史纵横》,2018年第8版;《储能致远:毛泽东与图书馆的不解情缘》,韩延明,《党史博采(),2018年第10版。

 

 

策划:嘉定校区图书馆文化空间

供稿:王莉君

编辑:王莉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