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语大师|列宁的图书馆记忆 |
发表时间:2020-05-07 阅读次数:4173 |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 大多与书籍相伴 从年少求知到投身革命 不管流放途中,还是侨居异乡 无论路途遥远,亦是步履匆匆
在他一生的革命生涯中 很重视利用图书馆进行研究和写作 可以说,图书馆构成了列宁的城市记忆 同样也构筑了他的革命理论巨厦
本期济语大师 让我们顺着列宁的人生轨迹 领略这位杰出革命导师的图书馆记忆
列宁|Lenin
列宁(1870—1924),俄国和苏联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俄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被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尊称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最高成就就是《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列宁发动和领导十月革命,深刻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从资本主义转向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列宁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发展一个强力的党组织——布尔什维克党以及相关的理论。
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者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一生的革命实践中,斗争和学习、研究与写作总是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也正因为这样,列宁的一生也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人历数了列宁一生利用过的图书馆大约有50个。可以说,在列宁一生坎坷而又辉煌的革命生涯中,图书馆构成了他的城市记忆,他每到一个城市,如果那里没有图书馆,就认为是这个城市的一个缺陷。 年少时,列宁经常和姐姐到家乡的卡拉姆金图书馆借书,一直到中学时期他都经常到该馆学习与借阅图书。
去图书馆对列宁来说是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他都要想方设法去图书馆。1895年,因领导彼得堡工人运动,列宁被捕,虽然被监禁在拘留所但他几乎每天都去监狱图书馆换书看。14个月后列宁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临行前他被允许停留莫斯科三天,以看望他的母亲。在这短促的三天里,列宁还是抓紧时间到鲁勉采夫博物馆图书馆(即后来的国立列宁图书馆)去,搜集和研究有关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料。在前往西伯利亚的流放途中,路过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这里有一个藏书十万余册的大图书馆,图书馆的主人叫格·符,尤金,经人介绍,列宁认识了他。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列宁每天都要跑五俄里左右的路,到这个图书馆去读书,从早上—直读到晚上,搜集了许多他写作上迫切需要的资料。在西伯利亚流放期间,他不顾遥远,仍然设法借阅莫斯科各个图书馆的图书。他写信给在莫斯科的姐姐,请她在莫斯科的几个图书馆里借书寄给他。仅仅三年时间,他阅读了大量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和论述各种问题的书籍,完成了三十多种著作。
1900年至1905年,1907年至1917年,列宁先后两次被迫侨居国外,前后长达15年。在列宁侨居国外时期,丹麦的哥本哈根图书馆、巴黎的索邦图书馆、瑞士的苏黎世图书馆和日内瓦“读者协会”图书馆、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皇家图书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图书馆等都留下了列宁学习研究的身影。
1902年至1903年,列宁居于伦敦,几乎每天都在当时世界最大的图书馆——大英博物馆图书馆的阅览室看书。这是当时世界上藏书最丰富和设备较完善的图书馆,马克思也曾在那里工作过。列宁在这个图书馆里常常从早晨一直工作到晚上。1908年,为撰写《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列宁还特地从日内瓦赶到这里工作了一个多月。
1903年4月,列宁来到瑞士日内瓦,整天在规模很大的“读书协会”图书馆里进行研究工作。据“读书协会”图书馆的管理员回忆道:“一条质地粗劣的裤子,稀疏的头发,连裤管都没放下就坐在靠窗的老位子上,一坐就是一整天。”这就是列宁给他留下的全部印象。
1907年冬,列宁因沙皇警察追捕,流亡国外,这次流亡的时间长达14年之久,他先后侨居德、法、波兰、瑞士等国。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列宁加紧进行理论研究,并通过各种秘密途径和国内的革命者保持密切联系,继续领导着俄国革命。列宁在法国巴黎时,每天早晨去国立图书馆读书,直到下午二时才回来。他同时还到巴黎的其他图书馆去读书。列宁对瑞士的苏黎世图书馆很满意,他于1916年秋到1917年初,在这里集中全副精力,广泛地阅读了将近四百本图书,完成了他的划时代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同时为《国家与革命》的写作搜集了大量材料。
列宁在1920年国内战争期间,虽然担负着极其繁重的工作,但仍经常利用图书馆的图书研究革命理论。从他当时给苏联鲁缅夫博物馆图书室写的一个便条,便可看出他和图书馆的密切关系:“请将下列书籍借给一天,以供参考如果按规则,工具书不准带回家,那么在晚上,在夜里,当图书馆下班的时候,可否借出?明早送还。”
列宁在一辈子的革命生涯中,很重视利用图书馆进行革命理论的研究和写作工作。列宁总是以图书馆为家,有人历数了列宁一生利用过的图书馆大约有50个。这个简单数字告诉我们,列宁的聪明才智,渊博知识是常年辛勤耕耘在图书馆的结果。
书籍总是伴随着列宁,从年少求知到投身革命。不管何时何地,无论路途遥远,亦步履匆匆,都阻碍不了他读书学习的热情。列宁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激励着亿万有志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仁人志士,他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孜孜不倦地学习,不畏艰苦地奋斗,不断创新地前进,成为更加强大的自己,来面对人生路上的崎岖与坎坷。
本文内容参考:《列宁与图书馆》,董惠君著,《学海拾零》,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名人与图书馆》,徐铁猊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11月第一版;《革命导师列宁和图书馆——纪念列宁诞辰一百一十五周年》,胡继武著,四川图书馆学报,1985年6月刊;《列宁最喜欢的图书馆》,刘屺仁著,黑龙江图书馆,1981年5月刊;《图书馆与伟人》,史怀芳著,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11月刊;《学习列宁,做好图书馆工作》,党文运著,河北图苑,1991年12月刊。 图片来源:《列宁画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年3月版。
策划:图书馆嘉定校区文化空间 供稿:黄英洁 导言:周黎萍 编辑:王莉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