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您的反馈是什么?

   取消
馆长信箱 咨询反馈

新闻动态

寻根图书馆|味淡则永,根深乃固——同济大学图书馆首任馆长王味根
  发表时间:2020-04-29  阅读次数:3620

四月的嘉定校区

绿荫映翠,济海熏风

每一片新生的叶脉,每一颗坠落的松果

都在用心聆听,学子的归音

 

四月的图书馆

寂静的阅览室,孤单的书架

每一本合上的书页,每一张整洁的书桌

都在严阵以待,求知者的到来

 

在等待与期盼交织的四月

嘉小图正式推出“寻根图书馆”

邀您一起书山劈路,济海泛舟

共赴一场关于图书馆的文化之约

 

同济大学图书馆于1934年正式成立

味淡则永,根深乃固

首任图书馆馆长王味根人如其名

将他为人为学的精神融入图书馆的馆治

为同济建立现代的大学图书馆奠定了根基

       “寻根图书馆”是嘉定校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嘉小图最新推出的文化专栏,旨在深入挖掘同济大学图书馆文化,通过对同济大学图书馆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的介绍,展示同济大学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传统,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和精神培育,拓展图书馆文化育人途径,助力通识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文化素养。欢迎师生校友积极投稿或提供线索。(投稿邮箱jiaxiaotu@yeah.net

 

王味根(1896—1981),又名孝本,1912年就读于同济德文科,1915年升入大学部,1920年同济医科毕业赴德国留学,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王味根是著名西医及医学教育家,擅长内科和妇科,曾任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市立医院医务长、上海市卫生局顾问、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等。国立同济大学图书馆成立后任首任馆长(任期为193311月至193612月)。

大学的图书馆,是学问的研习之所,更是智慧的起源之地,托起了大学的思想之舟,扬起了学子的理想之帆。同济大学创校于1907年,学校图书馆于1934年正式设立。图书馆的文化源远流长,与学校113年发展历史一起构成了同济图书馆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传统。本期的图书馆文化寻根,让我们一起走进首任图书馆馆长王味根。

 

王味根,又名孝本,其名如人——“以孝为本,诚信为人,味淡则永,根深乃固”。王味根生于1896年,祖籍浙江绍兴嵊州,父亲芷湘公为前清秀才,有兄弟姐妹多人,王味根排行最幼。王味根十—岁赴上海读书,于1912年入“同济德文医工学堂”学习德文,1915年德文科毕业升入大学部学习医科。医科是同济的创校源头,仿照德国医生的培养模式,采用德语教材,聘用德籍教师,使用德语教学,采取理论与实践并重,旨在培养中国自己的施诊医生。医科分为医正科和医预科,学制五年,医预科两年注重理论学习,医正科三年注重实习实践,通过严格的考试后方能毕业。王味根16岁入同济,在同济八年,接受了纯正的德语教育和德式医学教育,为他以后留学德国、从事医学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1916年毕业同学录记载的医预科第二年级合照,王味根为第三排左二,他同班同学中翁之龙、赵士卿、丁文渊三位于19301940年代担任同济大学校长(图片来源:同济大学档案馆藏)

1920年春,王味根赴德国留学,于当年五月入柏林大学医科,1923年获得柏林大学妇产科医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学成回国。王味根回国后与同学赵士卿(字吉云,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细菌学博士,19394月至19407月任国立同济大学校长)、李宣果(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医学博士,1930年代被聘为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抗日战争期间带领同济师生组成中国红十字会第一重伤医院沿浙赣线为抗战将士服务,19398月至19407月任医学院院长)、冯五昌(德国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回国后曾任北京疗养院医务主任)、翁之龙(字叔泉,获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32年至1939年任国立同济大学校长)五人在北京创办北京疗养院(今王府井大街新华书店旧址),王味根任妇产科主任。1928年春,北京疗养院因业务萧条停业,王味根南归上海,1929年夏被聘为上海普善山庄(成立于1913年,上海知名的慈善机构)医务主任,同年三月,他由同学赵士卿介绍赴浙江省杭州市任浙江省立助产学校校长兼附设实习医院院长。1932年,王味根自浙江省立助产学校辞职,1933年秋受国立同济大学翁之龙邀请担任图书馆馆长。

 

1933年在第六宿舍基础上改建的图书馆(图片来源:同济大学档案馆藏)

 

图:图书馆鸟瞰书(吴淞,1930年代,图片来源:同济大学档案馆藏)

同济大学在建校初期的20多年里,没有独立的图书馆馆舍,也无统一的图书管理机构,仅在医科、工科、中学部等各部设立图书室供师生阅览。1927年,同济被列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首批国立大学,学校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考虑到学校当时的各项设备已较完善,但图书资源已无法适应教学和科研需要,19329月翁之龙接任校长后,将学校原有的第六宿舍改建为图书馆。1933年暑假,学校请图书馆学专家、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杜定友先生来校协助筹划图书馆内部各室的布局,并请建筑专家设计改建图样;当年11月,改建工程完工。同月,翁之龙校长聘请王味根为首任图书馆馆长。

王味根到馆后积极筹办建馆事宜。19331129日,学校校务会议决议成立图书委员会,聘王味根、赫司勒、华而特、陆振邦、唐英为委员,并通过图书馆各种章程。在王味根的管理下,自1934 年寒假开始,工学院图书室和中学部图书室合并迁入新馆。经过全体馆员近两个月的通力协作,图书整理及编目调整工作顺利完成,至228日共有图书16866册,期刊3692册,合计20558册。同年31日,图书馆正式成立并向师生开放阅览。图书馆设馆长一人,直属校长领导;下设购订、编目、典藏、阅览和杂志等五个部,各部设主任,由魏以新主持购订部并兼管杂志部,王铭坎主持编目部,许怀仁主持典藏部并兼管阅览部;各部另有馆员、助理员、练习生和工人若干。

王味根就任馆长期间,讨论策划和落实新馆管理机制及人事安排,组织编写了《国立同济大学图书馆概况》,编制图书经费预算,主持制定了图书馆的各项章程,包括《国立同济大学图书馆章程》《馆务会议章程》《本馆阅览规则》《本馆图书借贷规则》等各项规章制度,为同济建立现代化的图书馆立下了汗马功劳。

图:《国立同济大学旬刊》1934年第11期刊载的校闻《本大学图书馆修建竣工》(图片来源:全国报刊索引)

 

图:《国立同济大学旬刊》1934年第44期刊载的图书馆鸣谢王味根赠书的启事(图片来源:全国报刊索引)

 

图:194612月王味根因遗失就职同济相关聘书请学校代为证明的手信(图片来源:同济大学档案馆藏)

1932年,上海市政府决定建造一所上海市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市立医院,委托同济管理使用,作为医学院第二临床实习医院。王味根受翁之龙委托参与筹备市立医院事宜。193612月,王味根调任医学院妇产科教授,上海市立医院医务长兼妇产科主任。193744日,在江湾市中心(今长海医院所在地)举行市立医院主楼揭幕典礼。

 

图:1936 10 31 日《民报》刊载的消息“市立医院筹备紧张定明年开幕” (图片来源:全国报刊索引)

图:《东方杂志》1937 年第34卷第8期刊载的消息“上海市立医院开幕式”(图片来源:全国报刊索引)

 

图:王味根关于筹建市立医院相关信函(图片来源:同济大学档案馆藏)

市立医院成立后,王味根满怀雄心壮志,开始投身医学教育与医学实践,期望发挥专长致力医学人才培养,为民疗疾。然而事与愿违,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位于吴淞的同济大学遭到日军的毁灭性轰炸,校舍被毁,学校被迫内迁。同济大学与上海市政府合办的市立医院停业。迫于战争局势,王味根举家迁居上海法租界行医,聊渡生计。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至1948年,王味根一边就职于南京国立编辑馆担任医学编审,一边开业行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支援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原本开医馆行医的王味根响应上海市卫生局号召,于19528月就职于上海市公费门诊部任妇产科医师。19575月,因门诊部调整,王味根转至上海市卫生出版社任参考书科编辑至19592月,因年迈体弱,视力不济,申请自动退职。19678月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直至19891114日逝世,享年八十四岁。

 

王味根一生磊落,半生与同济相伴,他求学于同济、任职于同济、生活在同济,他的为人、为学、为师、为业都带上了深刻的同济烙印。他为人正派,不图名利,不求官禄,生活简朴,与人为善,一生致力于我国的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他的精神和成就影响了一代代的同济学子。除了在医学上的造诣,王味根喜好文化,爱好古典及现代书画、摄影作品,他阅读广泛,除了专业书籍外还大量阅读革命思想,并将他收集购买的国内外进步书籍和期刊及各种德文、中文专业杂志分批赠送给同济大学图书馆作为馆藏,以丰富同济图书馆的馆藏,造福于更多同济师生。

 

王味根就任同济大学图书馆馆长的时间尽管不长,但以他的博闻雅学,以他的严谨务实,以他的开拓进取精神为同济大学建立现代化的图书馆奠定了根基。味淡则永,根深乃固,作为同济大学图书馆首任馆长,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同济师生。

策划:图书馆嘉定校区文化空间

供稿:周黎萍

编辑:王莉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