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您的反馈是什么?

   取消
馆长信箱 咨询反馈

新闻动态

济语大师 | 马克思与图书馆
  发表时间:2020-04-21  阅读次数:4315
 

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大学

在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中

无数伟大而美妙的灵魂彼此邂逅,互相成就

奏响了人类思想史和文明史的磅礴之音

留下了他们与图书馆的独特“济语”

 

为普及优秀文化,开阔师生文化视野

嘉小图推出“济语大师”专栏,邀您一起

聆听革命领袖的初心历程

温习学科大师的卓越事迹

品味文化名人的书香故事

写一段济语,遥寄学思

共一段书香,丰盈青春

让我们点一盏文化之灯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济语大师”是嘉定校区图书馆公众号嘉小图最新推出的文化专栏,通过宣传推广革命领袖、学科大师、文化名人与图书馆的故事,宣传大师们的优秀事迹和文化精神,通过榜样示范,普及中外优秀文化,开阔师生的文化视野。欢迎师生校友积极投稿。(投稿邮箱zhouliping@lib.tongji.edu.cn

 



 

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55日-18833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

——卡尔·马克思

 

1


马克思最喜欢做的事情是钻研书籍,他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马克思在学习和科学研究上取得的惊人成就,同他不怕困难和艰苦的学习精神分不开,更同他毕生利用图书馆钻研书籍分不开。

早在18401841年,大学时代的马克思即潜心于哲学、历史、法学、文学、外语和自然科学的,仔细阅读了他当时还不熟悉的一些大思想家的著作。这些著作的摘要组成了他的8本柏林笔记。为了承担“为人类服务”的重任,马克思就是这样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

 

2

 

184310月底,马克思被迫迁居巴黎,在巴黎和恩格斯相识,结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动人的友谊。18452月,马克思又移居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不久,恩格斯也来到布鲁塞尔。列宁说:“自从命运使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相遇后,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在这三年里,他俩一起到巴黎的国立图书馆和布鲁塞尔的皇家图书馆去查资料。为了系统地研究政治经济学和着手写作《资本论》,马克思整天钻在图书馆的“书海里”,成为图书馆一位最热心的读者。马克思在巴黎生活期间所作摘录的札记共保存下来9本,其中5本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直接有关。1846年至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英国的曼彻斯特期间,两人经常一起去古老的切特姆图书馆搜集资料,从事写作。现在,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里还保存着一幅图书馆的珍贵照片,下面的题字是:“曼彻斯特古老的切特姆图书馆,马克思、恩格斯在四十年代和恩格斯在五六十年代曾在这里从事写作。”从1943—1847年,马克思在图书馆共写下了总篇幅有70印张的24厚本笔记,摘录了从1719世纪大约70个经济学家的著作。

 

3

 

马克思在参加1848年至1849年欧洲革命以后,被迫离开巴黎来到了伦敦。当时,英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伦敦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心脏,因此,马克思定居伦敦对于他的经济理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自1850年秋天起,马克思每天在伦敦博物馆的阅览室里勤奋钻研各种资料。以图书馆的知识钻研为基础,自1850年至1857年,马克思写了数十本笔记,摘录了大量的资料。这些摘录笔记是后来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重要依据。

 

4

 

自从马克思来到伦敦后,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就成了他的“斗争场所”。只要家里没人生病,也没什么事情要跟朋友们商量,他就每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7点,都坐在这里看书,埋头读政治史、文化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外交学等方面的著作。有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为了写作《资本论》,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里曾经工作了25年之久。由于读书、研究资料时,他精力高度集中,专心致志,常常情不自禁地在座位下用脚来回擦地,经年累月,竟把脚下的水泥地面磨去了一层。据说在阅览室里马克思固定坐的这个座位(D2座),至今仍经常有人去寻访。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撰写了《资本论》、《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国和欧洲革命》、《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等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

 

5

 

马克思是以写作创立学说的人,图书馆对于他的重要意义,在图书馆进行有计划地学习和研究成为他著书立说的重要基础,他曾自述:“我已经大约两个星期没写东西了,因为,当我不在图书馆的时候……无论有多么好的愿望,也总是不能动笔。”马克思一生利用图书馆,非常热爱图书馆,也很自然地产生了对图书馆的深厚情谊。

马克思一生兼有伟大革命家和科学家的非凡气质,他与图书馆的故事正是他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不辞劳苦、甘于寂寞的拼搏精神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时代的高峰,形成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与他终身刻苦勤奋的攻读以及勇于探索和创造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他曾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在那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不畏劳苦的人们,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峰。”我们要向马克思一样热爱图书馆,热爱“啃书本”,善于学习和学会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料,去掌握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去创造美好的社会主义新时代。


(资料参考:《马克思与图书馆——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青槐,《图书与情报》1983429日)《名人与图书馆》(徐铁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11月第一版)《马克思利用图书馆的伟大革命实践》(郭星寿,《图书情报知识》 198342日),图片来源于《卡尔·马克思画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 著作编译局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3月第一版)。

 

6

策划:嘉定校区图书馆文化中心

供稿:黄英洁

导言:周黎萍

编辑:王莉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