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您的反馈是什么?

   取消
馆长信箱 咨询反馈

新闻动态

深度挖掘专利情报 推进高校科研创新——情报服务与研究支持中心服务育人示范岗(培育)创建工作
  发表时间:2019-11-01  阅读次数:223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断鼓励广大高校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作为科技成果呈现的一项助推工作,专利及情报分析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为助力我校一流学科建设,推进院系及科研人员研究课题的顺利开展,图书馆特成立情报服务与研究支持中心(下辖:咨询服务部、学科与知识产权服务部、情报分析与研究部、平台与数据服务部)。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借助科技查新、查收查引系统、学科资源工具和情报分析工具,为用户提供学科图情资料分析研究服务、知识产权评议服务和专利分析、科研绩效评价、学科分析等情报服务。自2019年上半年图书馆情报服务与研究支持中心下辖各部门创建“服务育人示范岗”以来,各部门围绕示范岗创建完成的工作如下:

 

一、优化咨询服务细节  助力科研创新发展

 

      图书馆咨询服务部立足同济大学,面向上海,延伸全国,充分发挥查新工作在科研立项、成果评审、申报奖励和专利申请等方面的作用,帮助用户多次成功获得各种项目的申请、成果鉴定及奖励,深受用户的好评。咨询服务部不仅和本校多数院系用户保持着长久、固定的合作,同时也赢得了上海市乃至全国一些单位科技查新用户的青睐。目前近一半的科技查新用户来自校外企事业单位,其中不乏吉林、贵州、河北等地的用户,该项业务不仅扩大了同济大学科技查新的服务范围,更提升了同济大学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1) 线上服务系统优化,实行无现金支付收费

      为了更好的服务校内外用户,咨询服务部推出了科技查新系统及查收查引系统。该系统可为校内外的科技查新用户提供一站式远程在线服务。在开展服务育人示范岗创建工作以来,科技查新系统以及查收查引系统在功能方面也进行了优化改进,并在9月份全面实行无现金支付收费,大大方便了师生的交费流程,切实为师生办实事,注重用户体验。

 

(2) 服务制度梳理,进行制度“常新化”

      重新梳理完善了科技查新及查收查引的业务流程、查新员和审核员的职责、管理办法、查新须知、合同须知、工作细则、收费标准、合同案例、归档规则以及各种模版等多个方面的制度并加以规范,并根据客观情况和发展变化,更新相关服务制度,体现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精神。

 

(3) 明确示范岗岗位职责,实行“首接负责制”

      明确每位部门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认真落实“首接负责制”,每天安排工作人员值班接待,中午不休息,宁肯自己多走路、不让学生多跑腿,对接手的每一项服务工作都尽力协调办理,积极营造育人氛围。服务程序要规范、便捷,管理、服务态度要平等、诚恳,管理、服务语言要文明、礼貌,管理、服务工作要周到、耐心。

 

(4)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保证高峰期有条不紊

在内部管理上,明确分工,从查新课题的委托、检索、分析、撰写查新结论、查收查引的分工协作、应对高峰期机制等环节都加以规范,实施系统化管理。这支队伍经历了寒暑假及工作日加班加点工作的日子,经历了周末在家里休息接到老师电话赶回学校为老师做报告的时刻。高峰期阶段,大家互相配合,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效率,互帮互助,而高峰期晚上工作到很晚才集体回家的情况常有发生。大家始终保持着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服务主动热情,从用户出发,积极为用户解决问题, 切实为师生办实事、解难事,体现人文关怀,受到校内外用户的表扬和肯定。

 

1

图1 前来咨询服务部办理事务的大批学生在现场等候

(5)线下服务环境改进,引进“导引标识系统”

      线下服务环境整洁、有序,根据用户需求和查新查收查引工作的需要,从服务用户的角度出发,工作人员轮流值班打扫卫生,营造文明和谐温馨优美的育人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教育。部门还增加导引和标识系统,设立工作牌以及相关导引标识,更加人性化、便利化。

 

2

图2 咨询服务部空间展示

     

      咨询服务部努力、有效的工作为我校的科研项目选题提供了情报保障,为我校学院单位的科研课题立项提供了支撑,为我校各学科的科研成果鉴定、评审及推广应用等提供了依据,促进了我校科技查新与专题情报服务工作的发展。咨询服务部将继续为我校科研人员提供更深层次的科技情报服务,并为提高同济大学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继续添砖加瓦。

 

二、夯实学科服务基础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自2018年1月学科与知识产权服务部成立以来,部门团队秉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践行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宗旨。团队在学科服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若干典型案例。

 

(1)学科资源挖掘与推广。根据分管负责的学科,学科馆员将与本学科相关的海量资源进行整理、汇编,开发成学科资源手册,并以此为蓝本,通过网站、微信、纸本宣传册等形式进行宣传与推广。团队以此顺利打开了学科服务的新篇章,收到了来自学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反馈,为学科服务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人文社科专题学科服务夯实与深化。面向人文社科,如何提供精准、高效的学科服务,是我们在学科服务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鉴于此,团队邀请了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CALA)会长张滢教授来馆,就《学科馆员模式在美国的实践经验分享》 为主题开展了业务交流和研讨,此次交流为团队的学科服务提供了宝贵的域外经验,同时也肯定了团队既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与此同时,团队就人文社科专题推出了系列讲座,讲座分为8场,师生反馈十分积极。

 

3    3-1

图3 学科与知识产权服务部授课现场

 

(3)专利申请前预检索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学科与知识产权服务部与同济大学多个专业从事专利事务、成果转化工作的优质机构推出一系列提升同济大学专利成果质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项目,覆盖了从科研项目申请实施中专利点的提炼确定到成果运营包装再到转化实施阶段渠道拓展、作价评估全部生命周期。部门团队与这些优质机构建立起密切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承担了“授权专利竞争力分析”和“专利申请前预检索”两项专利增值服务产品。在此过程中,学科与知识产权服务部制定了详细的新颖性检索和分析操作手册和标准。针对用户的专利申请前预检索需求,通过认真分析技术发明构思,提炼必要技术特征,通过新颖性检索与分析,交付咨询报告。产品受到科研人员好评。

 

三、拓展情报分析服务  探索学科发展前沿

 

      情报分析与研究部以学校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工作为契机,结合图书馆“服务育人示范岗”的目标和主要工作,将逐渐打造出一支以师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的快速响应、高度专业的情报分析服务团队。

 

(1)借助科学计量方法,探索领域发展前沿

 

基于文献角度分析领域发展态势及识别研究热点,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持续为学校或学院承接的项目提供情报分析与数据支持,协助完成前沿探索及学科发展分析等报告,并借助专家力量,不断提升前沿识别的准确度。除此之外,情报分析与研究部也结合学校的学科布局,定期发布前沿分析报告。

 

4

图4 基于文献计量的《人工智能全球研究态势分析报告(2019版)》报告

 

5

图5 语义网与推荐系统2013-2019年Top5论文产出机构

 

6

图6 脑电图与脑机接口2019年关键词聚类

 

7

图7 某研究前沿关键词词云

 

8

图8 某前沿专利地图

 

(2)深化科研绩效分析,挖掘核心价值指标

 

      提供科研绩效分析服务,与学校职能部门及学院合作,为学校和学科双一流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后续将结合国家、上海市及学校的科研评价相关政策,把数据做深做广,聚焦出核心指标,为构建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提供决策支持。截止目前为止,情报分析与研究部完成了报告《同济大学各单位SCIE/SSCI/A&HCI论文统计及对ESI学科贡献情况分析报告(2019年版)》、《CSSCI论文高被引学者、高被引论文、高被引机构影响力分析(2013-2018年)》及具体学科发展报告等。

 

9

图9 《同济大学各单位SCIE/SSCI/A&HCI论文统计及对ESI学科贡献情况分析报告(2019年版)》报告

 

10

图10 《基于文献计量的同济大学学科发展报告》

 

11

图11 2009-2019年ESI学科单位贡献度分析

 

(3)拓展情报分析服务,满足师生不同需求

 

      为学校和师生提供了定制化的情报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拓展情报服务。积极满足教师项目申报、结题等过程中的情报及数据需求,结合学生提出的需求,为提高学术规范性,积极调研查重相关服务。

 

四、发挥网络技术优势  提高读者科研效率

 

      平台与数据服务部以“服务育人”为基础,“网络育人”为载体,大力加强育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平台与数据服务部技术优势,加强和完善平台建设,利用网络传播快速便捷的特点,积极开展“网络育人”工作,实现“服务育人”的基本要求。

2019年5月,同济大学图书馆新版主页正式上线。新版主页整合图书馆优质服务,揭示图书馆内在资源,提升图书馆科研支持力度,树立图书馆文化品牌形象,加强图书馆与用户的互动交流。截止目前,新版主页首页访问已有130余万次,新闻浏览次数10多万次,数据库导航栏目访问次数更是超过170余万次。新版主页在提升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加强图书馆文化传播功能,在推进图书馆服务育人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图12 主页访问情况

 

13

图13 主页2018.1-2019.8访问情况

 

14

图14 整合各平台专题活动网站

 

      基于国家政策法规和近几年校园网络安全事件频发这一背景,同济大学图书馆主页系统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通过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一系列测评工作,找出图书馆主页系统与国家级安全标准之间的差距,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整改;同时也对主页系统所在网络进行梳理,了解网络安全设备运行状况;从而保证了网站更加安全平稳运行。

 

15

图15 同济大学获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

 

      为方便读者,新版主页推出在线支付功能,提供多渠道支付服务,大大提高读者在图书馆的学习、科研效率。在线支付分为线上线下两种模式,读者既可以在学校宿舍、家中、办公室等场景进行相应的支付业务,也可以来到图书馆现场进行扫码支付。在线支付功能推出以来,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16

图16 同济大学图书馆在线支付平台

      新版主页预约功能主要分为场地预约、讲座报名、预约讲座。讲座报名、预约讲座主要针对有需要的师生,可以在线申请,并获得相应的讲座服务。讲座信息由信息素养教研部提供,该功能自推出之后,师生积极参与,对深挖图书馆资源使用,推广图书馆品牌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网络育人”的直接体现。

 

17

图17 同济大学图书馆在线预约系统

 

      同济大学机构知识库是一个全面收集我校科研学术成果的文献资料库,为我校师生提供成果存档、管理、发布、检索和开放存取。机构知识库收录了我校自建校以来的学术成果,目前元数据量有321633条,全文数据量有117191篇。机构知识库收录范围相对较为广泛,不仅包括了SCI、EI等外文核心数据库,还包括了CSSCI、PKU(北大核心)等多个各类评估需要的数据库。在功能上,机构知识库不仅具有典藏功能,对于教师而言能够自动生成学者名片、打造个人学术空间(如图18);对于院系、职能部门管理人员而言,具有审核、统计和管理重要数据等多个功能。

 

18

图18 同济学者黄立鹤个人名片

 

      机构知识库向院系及学校职能部门提供了多项科研绩效基础数据的数据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服务院系方面,机构知识库与土木学院、交通学院开展了深层次的合作,提供了多项数据服务(合作模式如图19);基于良好的服务口碑,建筑学院也提出了合作需求。此外,机构库还向医学院、电信学院等提供科研绩效基础数据。

 

19

图19 机构知识库与院系合作的模式

 

      2)在服务职能部门方面,机构知识库向学校多个职能部门提供了数据服务:向学校人事处人才招聘系统和人事考核系统提供论文基础数据;向发展规划办提供全校论文数据;每年向科研管理部提供我校高水平论文数据;与其他部门共同向质量管理办公室提供“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检测数据填报”的数据,完成相关申报工作。

      同济大学作为百年名校,拥有大量珍贵特藏资源,如何在保护特藏资源的前提下方便读者的使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平台与数据服务部有计划的开展特藏资源数字化工作。目前已完成1964年以前出版的珍贵馆藏图书近7000册的数字化,涉及中、英、法等多个语种和理、工、农、医、人文等多个专业领域,同时收录了同济大学1982-2008年的博硕士学位论文,共17800多篇。另外,我馆的有一批19世纪末至解放初期关于社会科学、历史政治、工科的德文资源,约15,000余册,珍贵且稀缺。针对这批书,已成功向CADAL(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申请专项经费,用于将其中部分图书数字化,完成后的数字化资源将通过网络载体向全校师生开放。

 

      本着“同舟共济”的精神,同济大学正向着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这个目标是由各个学科的发展共同完成的,而摸清全球高校学科研究热点、对标国内外相关机构、分析学科竞争力,无疑是同济大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图书馆情报服务与研究支持中心未来将继续加强与各院系的联系,确保 “需求”与“保障”渠道的通畅,为各学科的发展规划提供全面、准确、客观的参考依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