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素养的培养和科研课题的推进,离不开这一门课….. |
发表时间:2019-09-03 阅读次数:1710 |
大学生涯,每年春季的“双创”申请季,每年秋季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季,每学期接连不断的创新竞赛申请机会…… 你是不是一筹莫展、无从下手,不知题目从何处来,不知课题申请报告如何撰写,不知重要的参考文献从哪里获取,更不知如何做到选题创新、毕业论文不怕查重。 这样的场景年年上演,这样的难题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 再进一步….. 大学毕业时(四年后,七年后)这个世界将变成什么样?未来什么样的人才更有价值?你应该怎样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迭代的社会呢?
关键词:创新思维、终生学习、研究型学习
(1) 大学学习特点:研究型学习、自主学习、终生学习
研究型学习: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 终生学习:指个体的学习活动是一生中连续不断的过程,竞争和跟上发展的必然。
(2) 大学学习你需要一种“元素养”:信息素养
元素养:美国信息素养新框架最新定义(2015),信息素养是一种元素养。通过对相关素养理念和新技术进行整合吸纳,指导人们在网络协同环境下,通过社交媒体及在线社群进行信息获取、生产、分享的综合框架,能提升人们在数字化时代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信息素养的内容:
信息素养的价值:通过信息素养相关课程的学习,你将获得以下认知和能力。
有意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考信息的价值; 有技能获取知识资源; 有方法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形成创新过程中信息利用的思维模型; 有思路锻炼创新能力和推进科研课题; 有机会不断提高自己,更新迭代自我知识系统。
(3)课程介绍
近年来,信息素养教育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必要环节,从对国内“双一流”大学的信息素养教育调查来看,信息素养教育早已得到大多数高校的重视。我校“信息素养”类课程已有30多年历史,是国内最早开设这类课程的高校之一。
课程介绍
《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通识课:课程编号340012,学分1.5,学时34。针对全部本科生选修。课程采用理论授课、上机实践、创新课题模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期末开卷考试与课题检索报告综合考评学习成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多种途径检索不同类型信息的方法与技巧,能够选用适当的检索工具、数据库和参考工具书,独立完成科研课题的文献调研工作,了解核心期刊评价工具与投稿指南,论文的撰写格式,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医学《文献检索》必修课:课程编号340010,学分2,学时34。针对医学院本科生必修。该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全面讲解医学文献信息的检索与利用。通过一系列数据库、网络资源等信息源的讲授,培养学生独立查找、获取信息的能力,全面提高医学信息素养。
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素养是一名大学生、研究生、科研人员完成学业、开展科研工作、拓展视野、进行终生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保证。
目前为止,四平路校区多个班级人数已选满,还有少量名额,没选上课的同学抓紧时间选课哦。选修课课程每学期都有多个班级并行开课,欢迎没选上课的同学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