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之星:图书馆2018年度借阅之星——黄伟 |
作者:黄伟 陈飒飒 发表时间:2019-06-24 阅读次数:7020 |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图书馆2018年度借阅之星黄伟博士,为我们推荐他心目中的好书,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阅读世界。
黄伟 人文学院 2015级博士 借书133册
曾在CSSCI上发表论文两篇:
1、《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最具代表性著作,也是当代世界哲学社会科学的经典名著之一。本书全面论述了20世纪下半期,人类在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社会意识形态、道德伦理观念,以及文明演进模式等发生的相应变化,从黑格尔哲学出发,重新阐释了“历史终结”这一社会科学概念,认为自此之后,自由、民主的社会被人类社会所普遍接受,将是人类社会的最后一种形态。福山同时提出在这种社会中的人会成为尼采所说的“最后之人”,表明了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忧虑。福山的具体观点虽未必正确,但本书不失为政治哲学的入门书籍之一。 本书可以说是我进入哲学领域的入门书籍了,大三的时候读到此书,立刻被其中的内容震撼到了。历史怎么可能终结?人类社会最后的人就是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的人吗?带着这些问题,我慢慢去阅读西方政治哲学原著,后来知道了这些理论深深根植于西方思想传统之中。从此,我从阅读一般的文学与历史书籍,进入了哲学的领域,一直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当年阅读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此书我重读过数次,绝对是值得一读的深刻的社会科学理论书籍。
本书作者亨廷顿是国际政治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其代表性著作,也是一本争议比较大的著作。9•11事件以来,这本九十年代中期就出版的书籍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本书中,亨廷顿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将被七大文明之间的合纵连横。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距。其对西方文明、中国文明、伊斯兰文明天下三分的论述特别具有启发性。 本书是政治学领域的优秀学术著作,其对今天也有相当的前瞻性。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感觉这样才是有思想的学术著作。“历史终结论”与“文明冲突论”是我从大三以来就不断思考的两个主题,到今天仍然在思考,可见这本书的魅力。虽然说本书也有一些硬伤,但不影响其作为一本优秀的社科书籍。9•11事件、中东移民问题都与此有关,甚至中美贸易冲突,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很多启发。
3、《美国精神的封闭》
本书论证现代民主的起源,品评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意图及其得失,考察当代美国心智与德国思想之间的联系, 批判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盛行的虚无主义及文化相对主义,揭示出民主政治之下高等教育的危机。本书对美国的大学教育和美国精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在本书的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任何柏拉图对话的本质在于,它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重现。”我被这句话长久地感动着,这也是我不断阅读前行的动力,唯有在经典的著作中,才能够与伟大的思想相遇。布鲁姆还有另外一句话:“有两种观点是哲学的敌人,一种是认为世界上没有真理,另一种是认为我们已经掌握了真理。”这是真正的睿智者才能说出的话,阅读本书,可以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诸多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