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的“读者之星”来啦! | |||||||||||||||||||||||||||||||||||||||||||||||||||||||||||||||||||||||||||||||||||||||||||||
发表时间:2019-06-20 阅读次数:9706 | |||||||||||||||||||||||||||||||||||||||||||||||||||||||||||||||||||||||||||||||||||||||||||||
熟悉图书馆的小伙伴们可能都知道,“读者之星”评选是同济大学图书馆一年一度的重要活动。为了培养广大读者们的阅读兴趣,把书香传遍校园,图书馆每年都会把借阅量最高的读者们评选为“读者之星”。
2018年度借阅之星获奖者
2018年度图书荐购之星获奖者
2018年度图书预约之星获奖者
2018年度图书委托之星获奖者
2018年度研习室预约之星获奖者
2018年度入馆之星获奖者
获奖感想: 我从2017年进入同济大学读在职MBA,主要是因为在工作中发现知识结构早已落后。MBA课堂上教会我们很多新的思考方式方法,但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仍旧不够,是同济图书馆给我进一步的学习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让我能够就一个个专题进行深入阅读,而不再是以往的蜻蜓点水。生产、质量、创新、营销、战略、项目管理等各个专题应有尽有,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都慢慢找到答案。2018年甚至近十年我做过的最疯狂的事情就是一年读了近300本书,而这些都没有白费,知识的丰富带来了职场中的变化和个人修养的提升。这一切,都感谢同济大学图书馆所提供的优越条件:精致的阅览室、巨大的藏书量,还有便捷的借还书方式,这些都提供了优良的用户体验。正如公众号所说,图书馆是一个宝藏,我在这里寻宝,乐此不疲。
作为对二战后的日本制造业影响最深的人之一,戴明博士留下的作品并不多,但其在质量管理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几乎无出其右。本书写作于1982年,正是日本制造业全面赶超美国之际,对于西方制造业来说,危机重重。本书阐述了戴明一贯的“管理十四要点”,为管理者转型,从而“转危为安”,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之下,重读《转危为安》并深入实践,将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更加系统地思考问题,拓展视野,以便在竞争中能够抢占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转危为安》 目录页
戴明博士的书不多,但每一本都是值得反复阅读,而读的时候的认识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第一次阅读本书,初步了解管理十四要点,但对其可实施性却有着一定的怀疑。然而,通过控制图等统计管理方法的实践,通过红珠实验和漏斗实验的实施,反过来促使我再读十四要点,继续与实际工作所遇到的问题相互印证,才发现转变观念,采用新理念是读懂戴明的必由之路,也是解放自己思想的终极指导。质量或管理并不只是领导层的工作,正如戴明所说:“让公司每一个人都致力于转型。这种转型是每一个人的工作。”
作者: (美) 米歇尔•渥克著 王丽云译 自从塔勒布在《黑天鹅》(索书号:C934/T123)一书中将不可预测的随机事件的巨大作用描述为黑天鹅之后,人们往往言必称黑天鹅,花费大量资源去预防或利用黑天鹅事件。然而,现实生活中,众多的黑天鹅事件背后是大量的灰犀牛事件,即高概率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有趣的是,尽管深知这些灰犀牛事件影响重大,人们却往往视而不见,甚至选择性的忽视,最后导致重大损失的产生。比如广为人知的所谓黑天鹅——2008年金融危机,其实早有端倪,只是基于种种原因,该事件被人为忽略,最终演变为重大事件。《灰犀牛》一书基于大量的公共事件,对该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灰犀牛事件的五个阶段,即“否认、得过且过、判断性、惊恐和行动或崩溃”,为我们识别与躲避灰犀牛事件提供了相应的方法,从而在工作与生活中减少重大损失。
由于心理上或者其他的原因,人们往往对现实生活中的危机视而不见,不想或者不能改变。职场舒适区就是其中一种,人们通常惧怕改变,即便在一个岗位上已经完全看不到希望,也年复一年的熬下去。《灰犀牛》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对于具有影响力的高概率事件,首先要认识清楚,拒绝得过且过,才能在事件真正发生时避免陷入恐慌。很多时候,提前的预防和准备,能够避免大多数风险的发生,高重要性的事件一定要及时处理,及时采取行动,才能有效防止它们变成更高重要性且高紧急性事件,因为,当这种事件发生的时候,往往已经太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