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学讲堂 | 回顾:书法的古典传统之美——以米芾尺牍为例
时间:2021-05-11
地点:闻学堂
主讲人:丘新巧
介绍:

2021年5月11日晚六点半,同济大学闻学堂迎来了由上海师范大学丘新巧老师主讲的《书法的古典传统之美——以米芾尺牍为例》。

图片1

讲座伊始,丘老师提出“书法何以成为艺术?”书法的本质因素一是毛笔,“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书法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徒手线;二是汉字,丘老师与拉丁字母线性排列对比,说明汉字点画能够分割方形平面,产生复杂变化的特殊性。

而书法的审美价值,体现在空间上的建筑美,时间上的节奏、韵律、音乐美。丘老师以赵孟頫的楷书与怀素的草书为例来帮助我们理解这种美感。
图片2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丘老师讲到中国书法的文化土壤,借仓颉造字的传说,人言为信的造字哲学等说明汉字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传递。

接着说到米芾其人,米芾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宋四家”, 苏轼称米芾的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丘老师一边展示《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一边说明这些名贴为草稿或手稿,产生在日常书写中,而米芾接续了这一日常书写的传统。“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诠释了书法艺术。书法艺术的广大表现在它是最低限度的艺术,从社会层面上讲有所有人的参与,从个人层面讲值得整个人生的投入。“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豪芒”则是书法的精微。
图片3

然后丘老师结合米芾的尺牍详细分析了米芾的书法在日常书写与练字,实用与非实用之间界限模糊;看似无意义的用笔之处的合理性;写作中不避失败的探索;感情强烈处的表现力等特点。尤其是米芾的《珊瑚贴》:墨彩熠烁,灼目中画墨笔珊瑚一枝,旁书“金座”二字,奇绝。

提问环节,丘老师回答了同学们关于书法欣赏与练习方面的疑惑,建议同学们从兴趣开始,逐渐深入来欣赏书法,行草入门可临摹米芾的《苕溪诗》《蜀素帖》。



图片1


最后,丘老师亲笔挥毫为大家示范米芾尺牍的写法,同学们屏气凝神观摩学习,讲座在墨香中圆满结束。
图片6




文字:桑智慧
摄影:朱颖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