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亩书堂 | 书画艺术的专业书架来啦

介绍:
中国艺术史九讲
作者: 方闻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译者: 谈晟广
出版年: 2016-8

图书简介:本书收录艺术史家方闻分别在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府所做的讲演录九篇。九篇讲座各有不同主题,但事实讲的却是同一个“故事”。“作为一个艺术史学家,我迫切感到需要发展一种‘讲述’中国艺术史的表达方式,你愿意的话可将其表述为中国艺术史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时代的艺术何以展现一个时代的文化史?这样的疑问也就是方闻教授最终要解答的——“艺术即历史”(Art As History)。
【方教授反复强调——中国艺术历史的“故事”终究不会终结;我们在现代艺术史学科范围内观照亚洲艺术,是想对世界不同文化的比较研究有所贡献;21世纪新视野的开拓,将使古典中国艺术和历史的宝贵财富,成为有待开发的深厚而渊博的文化资源,而且还有可能成为重建现代生活和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画继
作者: 【宋】邓椿

图书简介:《画继》是南宋邓椿作,作者将北宋熙宁七年(1074 年)至南宋乾道三年(1171年)间有关绘画的见闻辑录成书,共十卷。前五卷所列画人以贵、隐士、缙绅、僧道等身份作区分;卷六、卷七再以鬼神、人物、山水、花鸟、畜兽、屋木、蔬果、小景杂画等题材分论各家优劣;卷八记所见名迹;最后二卷为杂说,即《论远》和《论近》,前者论此书以前之事,后者论此书以内之事,前者多品画之词,后者多说杂事。全书搜辑遍及私家所藏画目、评画所论及画苑轶闻,颇具史料价值。
馆藏信息:
J212.052/D345,2 02959200 嘉定校区图书馆(中文) 六楼 可借
J212.052/D345,2 02959199 总馆社科图书阅览室(中文) 九楼(北) 可借
历代名画记
作者: (唐)张彦远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 2004-04-01

图书简介: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唐代张彦远著。全书十卷,可分为对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与绘画理论的阐述、有关鉴识收藏方面的叙述、370 余名画家传记三部分,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承先启后的里程碑的意义。《历代名画记》将中国绘画的起源追溯到传说时代,其中记载:“龟字效灵,龙图呈宝,自巢燧以来,已有此瑞。”;其中“巢燧”指有巢氏、燧人氏时代。《历代名画记》有关早期中国绘画发展的理论至今仍基本成立。
馆藏信息:
J212.092.2/Z368-2 02939423 嘉定校区图书馆(中文) 六楼 可借
J212.092.2/Z368-2 02939422 总馆书库 书库二楼 可借
图画见闻志
作者:郭若虚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1963-7

图书简介:《图画见闻志》六卷,北宋郭若虚撰。这是继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而作的一本重要美术论着。《历代名画记》叙古代画家,至唐末会昌元年为止(公元八四一)。郭若虚此作,则“续自会昌元年,后历五季,通至本朝熙宁七年(公元一○七四),名人艺士,编而次之。”原序中已经把用意说明。
《图画见闻志》对于唐末、宋初时代绘画艺术的作用、演变、风格、画家、流派等等,叙述綦详。我国绘画,自唐至宋,远到了完务成熟的阶段,《图画见闻志》是总结这一时期绘画成就的著作。今天的读者能够了解唐、宋时期艺术的鼎盛面貌,此书的贡献不少。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已称此书为“看画之绸领”,即可想见其价值。

《图画见闻志》参照《历代名画记》体例,大部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十六篇绘画艺术论文;第二部分是唐末、五代至宋初的画家小传;第三部分是前者采用古人传记中述画故事,后者为作者对当时画坛掌故的见闻记录。
馆藏信息:
J212/G775A 02929934 2016 嘉定校区图书馆(中文) 六楼 可借
J212/G775A 02929933 2016 总馆书库 书库二楼 可借
图书简介:宣和画谱,是一部记载宋徽宗时期内府藏画的谱录,撰成于宣和二年(1120年)夏天,作者不详,有人认为作者是宋徽宗赵佶,也有人认为是蔡京、米芾。
《宣和画谱》全书分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菜等十门,釐为二十卷,收录晋至宋画家231人,画6396轴。体例有总序、叙目、小序,分门、序、传、目等,每类前有叙论,开列画家之名,继之小传,内容上有自相矛盾之处。其中卷十二〈山水门〉第三还提及日本国画。张丑《清河书画舫》卷三:“宣和书画二谱,自是当时大账簿,铺叙虽工,其于品题鉴定,则未也。”《宣和画谱》并没有收录《清明上河图》以及《千里江山图》、《江山秋色图》等名画。

【中国历代对于法书名画的收藏,是历世不衰的。从汉武帝创置秘阁以聚图书开始,汉明帝雅好绘画,别开画室,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创设鸿都门学(辞赋书画学校),以集奇艺。到了齐高帝集录古代名画三百四十八卷。梁元帝名画法书及典籍有二十四万卷之多。隋文帝于东京观文殿后起二台:东曰妙楷,藏自古法书;西曰宝迹,收自古名画。到了宋徽宗嗜好书画,自己又是一个全才的书画家,对于书画的搜罗,更是巧取豪夺,无所不至,因此收藏之富,过于前代。撰有《宣和书谱》、《宣和画谱》两书。这两部书虽然有许多缺点,但用以考察北宋以前,存在了些什么名迹,还是很有用的。在书画著录书中,也是最早而比较丰富完备的。以后元、明两代都缺乏这类著作,直到了清朝才有了《石渠宝笈》正、续、三等三编,足以与之媲美。】
馆藏信息:
J212.052/Y713 02959172 嘉定校区图书馆(中文) 六楼 可借
J212.052/Y713 02959171 总馆社科图书阅览室(中文) 九楼(北) 可借
6月22日晚,闻学讲堂推出了胡炜老师主讲的“气质俱盛——十一世纪中国写实动物绘画的新变和其美学思想”讲座。课上胡老师引用了许多经典文献,来介绍中国绘画脉络和态势的演变,以及古代绘画画论和点评。本期闻小堂为大家带来胡老师推荐的几册书画艺术类图书,让我们一起继续探寻古代绘画中的秘密……
中国艺术史九讲
作者: 方闻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译者: 谈晟广
出版年: 2016-8

图书简介:本书收录艺术史家方闻分别在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府所做的讲演录九篇。九篇讲座各有不同主题,但事实讲的却是同一个“故事”。“作为一个艺术史学家,我迫切感到需要发展一种‘讲述’中国艺术史的表达方式,你愿意的话可将其表述为中国艺术史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时代的艺术何以展现一个时代的文化史?这样的疑问也就是方闻教授最终要解答的——“艺术即历史”(Art As History)。
【方教授反复强调——中国艺术历史的“故事”终究不会终结;我们在现代艺术史学科范围内观照亚洲艺术,是想对世界不同文化的比较研究有所贡献;21世纪新视野的开拓,将使古典中国艺术和历史的宝贵财富,成为有待开发的深厚而渊博的文化资源,而且还有可能成为重建现代生活和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方闻,美术史家。先后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讲座教授、艺术考古系主任、普林斯顿艺术博物馆主席(主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绘画部的特别顾问等职务。致力以“风格分析”的方法来解决中国古代书画的断代问题,主要出版有《夏山图:永恒的山水》、《心印》、《超越再现:8-14世纪的中国绘画与书法》、《中国书法:理论与历史》和《两种文化之间》等专著
馆藏信息:
索书号 条码号 年卷期 馆藏地 书刊状态
J120.9/F226A 02993858 嘉定校区图书馆(中文) 六楼 可借
J120.9/F226A 02993857 总馆书库 书库二楼 可借
J120.9/F226 02907578 2016.8 总馆社科图书阅览室(中文) 九楼(北) 可借
画继
作者: 【宋】邓椿

图书简介:《画继》是南宋邓椿作,作者将北宋熙宁七年(1074 年)至南宋乾道三年(1171年)间有关绘画的见闻辑录成书,共十卷。前五卷所列画人以贵、隐士、缙绅、僧道等身份作区分;卷六、卷七再以鬼神、人物、山水、花鸟、畜兽、屋木、蔬果、小景杂画等题材分论各家优劣;卷八记所见名迹;最后二卷为杂说,即《论远》和《论近》,前者论此书以前之事,后者论此书以内之事,前者多品画之词,后者多说杂事。全书搜辑遍及私家所藏画目、评画所论及画苑轶闻,颇具史料价值。
馆藏信息:
J212.052/D345,2 02959200 嘉定校区图书馆(中文) 六楼 可借
J212.052/D345,2 02959199 总馆社科图书阅览室(中文) 九楼(北) 可借
历代名画记
作者: (唐)张彦远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 2004-04-01

图书简介: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唐代张彦远著。全书十卷,可分为对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与绘画理论的阐述、有关鉴识收藏方面的叙述、370 余名画家传记三部分,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承先启后的里程碑的意义。《历代名画记》将中国绘画的起源追溯到传说时代,其中记载:“龟字效灵,龙图呈宝,自巢燧以来,已有此瑞。”;其中“巢燧”指有巢氏、燧人氏时代。《历代名画记》有关早期中国绘画发展的理论至今仍基本成立。
馆藏信息:
J212.092.2/Z368-2 02939423 嘉定校区图书馆(中文) 六楼 可借
J212.092.2/Z368-2 02939422 总馆书库 书库二楼 可借
图画见闻志
作者:郭若虚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1963-7

图书简介:《图画见闻志》六卷,北宋郭若虚撰。这是继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而作的一本重要美术论着。《历代名画记》叙古代画家,至唐末会昌元年为止(公元八四一)。郭若虚此作,则“续自会昌元年,后历五季,通至本朝熙宁七年(公元一○七四),名人艺士,编而次之。”原序中已经把用意说明。
《图画见闻志》对于唐末、宋初时代绘画艺术的作用、演变、风格、画家、流派等等,叙述綦详。我国绘画,自唐至宋,远到了完务成熟的阶段,《图画见闻志》是总结这一时期绘画成就的著作。今天的读者能够了解唐、宋时期艺术的鼎盛面貌,此书的贡献不少。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已称此书为“看画之绸领”,即可想见其价值。

《图画见闻志》参照《历代名画记》体例,大部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十六篇绘画艺术论文;第二部分是唐末、五代至宋初的画家小传;第三部分是前者采用古人传记中述画故事,后者为作者对当时画坛掌故的见闻记录。
馆藏信息:
J212/G775A 02929934 2016 嘉定校区图书馆(中文) 六楼 可借
J212/G775A 02929933 2016 总馆书库 书库二楼 可借
图书简介:宣和画谱,是一部记载宋徽宗时期内府藏画的谱录,撰成于宣和二年(1120年)夏天,作者不详,有人认为作者是宋徽宗赵佶,也有人认为是蔡京、米芾。
《宣和画谱》全书分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菜等十门,釐为二十卷,收录晋至宋画家231人,画6396轴。体例有总序、叙目、小序,分门、序、传、目等,每类前有叙论,开列画家之名,继之小传,内容上有自相矛盾之处。其中卷十二〈山水门〉第三还提及日本国画。张丑《清河书画舫》卷三:“宣和书画二谱,自是当时大账簿,铺叙虽工,其于品题鉴定,则未也。”《宣和画谱》并没有收录《清明上河图》以及《千里江山图》、《江山秋色图》等名画。

【中国历代对于法书名画的收藏,是历世不衰的。从汉武帝创置秘阁以聚图书开始,汉明帝雅好绘画,别开画室,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创设鸿都门学(辞赋书画学校),以集奇艺。到了齐高帝集录古代名画三百四十八卷。梁元帝名画法书及典籍有二十四万卷之多。隋文帝于东京观文殿后起二台:东曰妙楷,藏自古法书;西曰宝迹,收自古名画。到了宋徽宗嗜好书画,自己又是一个全才的书画家,对于书画的搜罗,更是巧取豪夺,无所不至,因此收藏之富,过于前代。撰有《宣和书谱》、《宣和画谱》两书。这两部书虽然有许多缺点,但用以考察北宋以前,存在了些什么名迹,还是很有用的。在书画著录书中,也是最早而比较丰富完备的。以后元、明两代都缺乏这类著作,直到了清朝才有了《石渠宝笈》正、续、三等三编,足以与之媲美。】
馆藏信息:
J212.052/Y713 02959172 嘉定校区图书馆(中文) 六楼 可借
J212.052/Y713 02959171 总馆社科图书阅览室(中文) 九楼(北) 可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