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书塘·闻学堂讲座 | 千年科技之问
半亩书塘·闻学堂讲座 | 千年科技之问
地点:同济大学闻学堂
主讲人:同济大学闻学堂
介绍:

409d34f1c4bd7c092b5e58183e2eaff


讲座主题:古代中国四大技术奇迹及其启示


时间:2019年10月27日(周日)14:00 

地点:同济大学图书馆十楼南 闻学堂 

元朝初年,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明朝末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也来到中国,他们无不为这个伟大而富庶的帝国感到震惊。与那些“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相比,同时代欧洲王侯们生活得仿佛穷人一般,而这背后,必绕不开中国曾一度领先于世界的科学与技术。

说到科技,首先想到的便是经典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与造纸术了。拿火药来说,与简单的燃烧物不同,火药在爆炸时发生的是无需外界提供氧气的“自供氧燃烧”,硝石在此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以此为标准,我国是世界上可考证的最早出现黑火药的国家,也正是黑火药将欧洲的骑士阶层炸得粉碎。如今的现状是,人们关于四大发明争议四起,更多的则是国家之间“优先权”的问题,暂且避开此不谈,除四大发明外,更多的科学技术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水运仪象台

b13e9e59968ba9cac4c3662fcb05b77


高十二米,宽约七米的“水运仪象台”放在今天,也是很壮观的庞然大物了。据记载,北宋苏颂,韩公廉等人设计制造出了这台集天体观测,天象演示,计时钟表,自动报时功能于一体的精密天文仪器,并使它能够以水为动力自动运行。可惜的是,虽然古籍中记录了水运仪象台完整的内部构造,今天的我们还没能成功复制出正常工作的水运仪象台,这使得这台庞然大物一直如神话般存在于古籍与人们的想象中。可为何它的复制会困难重重?江晓原教授如是言:“宋朝的水运仪象台可以说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宏大、最奢侈、最壮丽的一件礼器。这样的礼器,平日藏在深宫禁苑,并不需要运行,只有当某些盛大仪式举行时,才会需要它运行一会儿。因此,如果它不能长期有效运行,也并不妨碍它作为礼器的功能。因此,复制水运仪象台的成功标准,实际上是很难确定的。”

都江堰


d977fb61ffcabf50a2e5d9974ae33d2


我国古代伟大的技术不胜枚举,伟大的工程也是如此。前几日亲历都江堰,当亲自站在玉垒阁最高层,放眼远眺一片苍翠的成都平原,才更加深刻地明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深刻含义。丰水季节,远处传来岷江怒号的声音,流经这座古堰已两千两百余年。“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到底好不好,“遇湾截角,逢正抽心”到底合不合适——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这些治水方略也一直沿用至今。江晓原教授也曾说,令人惊奇的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大地震,都江堰是距震中最近的地区之一,但未发现都江堰水利工程受损的迹象。据震后亲临都江堰考察的建筑史专家报告称:当地现代建筑绝大多数倒塌损毁,而2200多年前建造的都江堰竟然安然无恙,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7e6705b16380165e8aac7c4d21f720d


“天空”自古以来就承载了人类无尽的遐思,我国古代留存下许多完备的天象记录与研究资料。但古人研究天象,可能远没有我们想象中“探索自然”那样浪漫,也没有为了“知四时,种谷物”那般单纯自然,我国古人自古持‘有机自然观’,将‘天’看做有意志、有情感、无法彻底认识的庞大神秘活物,‘天’的运行规律即为天道,天道降福于清明的君主。如此一来,人们对“天”的情感便增添了更多敬畏与恐慌,并通过研习天文来尝试预测吉凶,“天学”于是成为帝王掌握王权的必要条件——欲成“天子”,需先得到“天”的认可。神秘的“天学”成为中国古代理论体系中极为特殊的一部分,而为占卜吉凶这种“伪科学”服务的天学,终也逃不出繁盛一时而最终陨落的命运……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每每听到这句歌词,便令人想到“我就是我,我就是中医”之说。中医,也可算是带有中国色彩的“不一样的烟火”。近代西医传入中国之后发起的科学之辩中,中医可是受了不小的委屈,与西医严谨的理论体系相比,中医拿不出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但不容置疑的是,至西医传入中国之时,中医呵护着中国四亿人的身体健康。四千年的中医到底能不能治病救人,答案不言自明。那问题来了:我们又将如何看待中西医之间无可避免的冲突呢?

这里有你想要的答案——中西医之问,天文之问……一切对我国科技史提出的疑问,我们都期待与你探讨。本期闻学堂讲座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江晓原,为大家解说中国科技,回答中西科技的终极之问,重新从科技角度认识历史,走好当下的发展之路。


本期推荐书目


087f5b7adbe854fc402fd5d2119ab0d


《我们的国家——技术与发明》
江晓原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年9月
索书号:N092/ZJ326
馆藏:总馆三楼(南)科技图书阅览室、闻学堂



END

本期文字/张淑瑾
本期编辑/朱颖涵
图片/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