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书塘 | 含蓄之词亦抒黍离之感—— 婉约词中的爱国情
半亩书塘 | 含蓄之词亦抒黍离之感—— 婉约词中的爱国情
地点:同济大学闻学堂
主讲人:半亩书塘
介绍:

自古以来,爱国热血都能激起铁血男儿的豪情壮志,一首首豪放诗词述说着一颗颗爱国赤子心。

岳飞曾高呼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辛弃疾亦作“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此般豪放之气,震撼人心。

但除了豪放诗词,以含蓄表达为主的婉约词亦蕴含了无数的爱国之心。虽然此前长期以来我们特别强调文天祥等人的豪放派诗词,而对周密等婉约词人发出的“微弱的”“曲折的”“亡国哀音”充满批判,但这些批判大多只简单立足于豪放派的立场,而没有对婉约词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忽略了其中的爱国的表达。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婉约词的世界,来一场爱国情的含蓄之旅。

 

 

壹 

 

思佳客·题周草窗武林旧事
【宋】 张炎

梦里瞢腾说梦华。莺莺燕燕已天涯。
蕉中覆处应无鹿,汉上从来不见花。
今古事,古今嗟。西湖流水响琵琶。
铜驼烟雨栖芳草,休向江南问故家。

赏析:

该词围绕临安(今杭州)、西湖来写。上片说临安盛日都成梦影。起着“梦里瞢腾”二句,引用二典。“梦华”引用《烈子》黄帝梦游华胥国的典故,“梦里梦瞢腾漫梦华”,昔目的盛景在《武林旧事》中历历在目,然而盛景不再,只能在梦中畅游昔日年华。“莺燕”用苏轼“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述古令作诗》),这里代指歌姬舞妓,说往日的歌姬舞妓都已散表走天涯。

下片以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又表达出作者对国仇家恨的痛楚。有人言“西湖流水响琵琶”借用杜牧《泊秦淮》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是琵琶曲)指对古今兴衰,仍有人置若罔闻,如亡国之商女犹无恨,仍在演奏《后庭花》这样的艳词琵琶曲。此解亦有道理。

“宋亡之后 , 张炎也曾有过激昂慷慨的情感 : ’壮志己荒坦上履 , 正音恐是沟 中木‘ ( 《满江红》 ) 。他虽抱秦末张良那样为国复仇的志愿 , 可是又感到历史命运已无法改变 , 华夏正音难复了。此词很婉曲地 表达了他的黍离之感。”

全词并无振臂大呼的豪言,但字里行间皆是作者对国事的深思,读毕有一种难言的惆怅、无奈和伤感,作者对国仇家恨的思考正体现了其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

 

 

高阳台·西湖春感
【宋】 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赏析:


词中之春归具有象征意义 , 象征西湖繁胜随宋亡而去 , 江南兵火 , 故园毁灭 , 旧家燕子已经飞去 , 唐之长安胜地韦曲已经苔深 , 晋贤清游之斜川已 经草暗 , 一切都荒凉了 . 春归也结束了词人青春的欢乐 , 国家不存 , 无心再续沉溺的笙歌之梦 , 唯留下遗民的无尽悲哀 , 全首词流露着词人深切的眷恋 。这里黍离之感的故国之思与桑梓之悲的乡土之情 , 高度地融合了 。

爱国主义的情感从来就不是抽象的 , 对于张炎来说 , 故国之爱是深深地扎根于江南美丽的乡土之中的 。张炎其他许多词都表达了这种情感 , 而且将祖国江南山川描绘得特别秀美迷人 。郑思肖《山中白云词序》指出它 “ 能令今后三十年西湖锦绣山水犹生清响 , 不容半点新愁飞到游人眉睫之上 ” 。

这也正表达了张炎词的社会作用,它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主义的情感,整首词没有直接开门见山的“振臂大呼”,而是一种从侧面的反映,却也很深入人心。

 


莺啼序·重过金陵
【宋】汪元量


金陵故都最好,有朱楼迢递。嗟倦客又此凭高,槛外已少佳致。更落尽梨花,飞尽杨花,春也成憔悴。问青山、三国英雄,六朝奇伟?

麦甸葵丘,荒台败垒,鹿豕衔枯荠。正潮打孤城,寂寞斜阳影里。听楼头、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渐夜深、月满秦淮,烟笼寒水。
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灯火渡头市。慨商女、不知兴废,隔江犹唱庭花,余音亹亹。伤心千古,泪痕如洗。乌衣巷口青芜路,认依稀、王谢旧邻里。临春结绮,可怜红粉成灰,萧索白杨风起。
因思畴昔,铁索千寻,谩沉江底。挥羽扇,障西尘,便好角巾私第。清谈到底成何事?回首新亭,风景今如此。楚囚对泣何时已,叹人间今古真儿戏。东风岁岁还来,吹入钟山,几重苍翠。

走过这一场婉约词的爱国之旅,突然懂得,爱国,也有很多种表达方式。

参考文章:
谢桃坊《黍离之感与桑梓之悲 — 试论宋末碗约词的爱国主义思想》

本期文字 / 程雯
本期编辑 / 程雯
图片 / 部分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