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学课堂 | 中国戏剧(曲)经典:表演叙事

时间:2019-03-06
地点:图书馆一楼报告厅
主讲人:朱崇志
介绍:

朱老师以一段以往参加课程学生演唱的《黄梅戏》与《帝女花》片段开场,两位同学虽不是专业演员,却也颇有韵味,引得全场同学都纷纷将目光聚集到大屏幕上,课程在大家的期待中拉开序幕。
戏曲是从小就萦绕耳旁的旋律的痕迹

最后朱老师播放了山东琴书《偷诗》的片段,在优美的戏曲声中,课程进入尾声。上课的时间总是十分短暂,但经典文化的学习欣赏是永远不会局限于课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剧(曲)艺术是其中最为靓丽的一颗瑰宝。她所传递的不仅是表演技巧,更是为人处世之道——一板一眼,苦中作乐。
闻学课堂 | 中国戏剧(曲)经典:表演叙事
2019年3月6日晚,图书馆报告厅迎来今晚的文化晚宴——《戏剧(曲)经典》课程。朱崇志老师为大家讲述“戏曲的表演叙事”,他严肃而不失幽默的话风吸引了所有同学的的注意力。

朱老师以一段以往参加课程学生演唱的《黄梅戏》与《帝女花》片段开场,两位同学虽不是专业演员,却也颇有韵味,引得全场同学都纷纷将目光聚集到大屏幕上,课程在大家的期待中拉开序幕。
戏曲是从小就萦绕耳旁的旋律的痕迹
若你之后再不接触或者回想,她可能会就此从你的记忆里消失湮灭;但若你那天不经意听见了她,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与代入感便会油然而生。
其实与家乡文化,本土文化接触后
我们才发现
她们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借着两位同学的演唱,朱老师为我们阐述了他自己对戏曲的一些感悟。
咦~~~~~快画~~重点~啊~~~~~
接着朱老师从中学课本上耳熟能详的剧目开始聊起:《窦娥冤》,《牡丹亭》,《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并总结了中学阶段学习戏剧的特点:
只关注中心思想,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文学方面的问题,但是戏剧(曲)是“以歌舞表演故事”,所以只学剧本是不够的。
另外,老师还意味深长的问了一个问题:
“有人记得《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主人公的年龄吗?”
大家不禁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答案是:罗密欧17岁,朱丽叶13岁……
接下来是知识点讲解时间!!!
西方戏剧(曲)发展
1、古希腊在收获葡萄时祭拜丰收之神举行——“神酒颂”,之后演变为50个男人组成歌队唱赞美歌。
2、再后来泰斯庇斯则在其中加入了一个演员与歌队长对话,这被认为是最初戏剧的因素。
3、严格意义上的戏剧是从埃斯库罗斯开始的,他将演员数量增加到了两个,真正有了舞台交流。至此戏剧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成型。
中国戏剧(曲)发展
1、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到晋朝有了叙事角抵戏,如《东海黄公》,南北朝时期又有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但都故事情节过短。直到宋代出现了真正的戏剧剧本。
2、元代是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因为文人当时地位低下,高素质文人无缘政治,只能投身于戏曲创作,所以戏曲逐渐成熟,如著名的《窦娥冤》就是这个时期写就的。
3、到了清代乾隆年间,京剧开始形成;清末地方戏也涌现争胜,戏曲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最后朱老师播放了山东琴书《偷诗》的片段,在优美的戏曲声中,课程进入尾声。上课的时间总是十分短暂,但经典文化的学习欣赏是永远不会局限于课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剧(曲)艺术是其中最为靓丽的一颗瑰宝。她所传递的不仅是表演技巧,更是为人处世之道——一板一眼,苦中作乐。
于是:人生如戏,于经典体味人生
期待下次课程我们与戏曲文化继续这美妙的路途!
END
本期文字、排版 / 毛浩洋
本期审核 / 朱颖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