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学课堂 | 中国戏剧(曲)经典:百兽率舞,从缘起谈戏剧
闻学课堂 | 中国戏剧(曲)经典:百兽率舞,从缘起谈戏剧
时间:2019-02-27
地点:图书馆一楼报告厅
主讲人: 朱崇志
介绍:

闻学课堂 | 中国戏剧(曲)经典:百兽率舞,从缘起谈戏剧


01e899c105226cc3b42e60c174240a1

“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舜典》

它是什么意思呢?敲打石磬,奏起乐来,百兽也群起跳舞?(玄幻小说看多了吧)
《中国戏剧(曲)经典》的主讲人朱崇志教授给出了另一个解释:打扮成野兽模样的人群随着旋律跳舞,这样的解释靠谱多了 。

但话说回来,“百兽率舞”和戏剧有什么关系呢?

答案就在朱崇志教授讲述的戏剧发展历程中!

戏剧起源于民间歌舞和祭祀礼仪,例如下面的图片,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先人的“洪荒之力”,颇有“百兽率舞”之风。

ad47a8b5bde6bc2e08c3e97baa065ba

相传古代希腊的农民在收获葡萄的时节,要举行歌舞狂欢活动,把酒神狄俄尼索斯当作丰收之神加以崇拜,称作“酒神颂”。从中我们或许能看到戏剧的影子,但严格意义上的戏剧,普遍认为是从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公元前456)开始的。他把演员人数增加到两个,减少了歌舞叙事的因素,增加了以对话和动作表演叙事因素。

简而言之,有了两个演员,就有了真正的舞台交流,戏剧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至此成型。(咳咳,这是重点,要考~~)

而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分的“角抵戏”,《东海黄公》是最早的叙事角抵戏。具体是这样的:

589bb0db47bfed6e77328802f0843b1

嗯,有点像相扑。

南北朝时期则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兰陵王》、《拨头》。

兰陵王!

bc0713636a612467ac796ac0fb2382a

但课程的课件上出现了这副图:

5e5ceb9c5c3be8769ff22e1cf4df826

近点

1e7ff6da1d7a6e761d369dbde4b4f71

再近点

13322ff8b6b4c88033488c285450176

这是什么?说好的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呢?

朱老师解释,其实不是古人的审美有问题,那副狰狞的图式是一个面具。兰陵王作为美男子,在战场上会受到敌人的轻视。带上这样一个特色的面具,他不仅可以弥补相貌上的“短板”,而且能以凶神恶煞的模样和气势压倒他人。又一个明明能靠长相吃饭却偏要拼才华的人。


唐代,则出现了戏剧的雏形,例如“踏谣娘”、“参军戏”;宋代,“宋杂剧”诞生。南宋时期,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此时,戏剧演员的角色功能区分明显,这暗示了戏曲中的故事结构和情节较以往更为复杂。山西侯马金墓出土的陶俑就显示了角色的显著差别,例如吹口哨的人便是小丑的前身:

a96e80028dd4eabc1aacb37dfad2bd1


山西博物馆 侯马金代董氏墓戏俑


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戏曲艺术成熟。由于科举制的废止,很多元代文人参与戏剧创作,使剧本的文学韵味和故事逻辑有了较大的提高。明代嘉庆隆庆年间,昆曲形成,清代乾隆年间,京剧开始形成,地方戏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这里需要说明,对于京剧并不能“顾名思义”,它不是北京的地方戏。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不断地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所以京剧是具有全国戏剧精粹的剧种。

朱老师也希望同学们注意戏曲的艺术形式:代言体的人物扮演。具体来说,看戏和评戏时,记住的应该是角色的名字,而不是演员的名字。好的演员也会让观众忘掉自己的名字,只记住角色。演员在生活中的角色和在戏中的角色,虽有关联,但他们是彼此独立的。用演员的名字代替角色的名字进行叙述、评说,其实是一种拙劣的表现方式。


俗话说:“光说听不练唱假把式。”
朱老师鼓励同学们
站起来唱一段自己家乡的戏剧
唱一段戏剧
唱一段


因为,戏剧看似很陌生,

但可能就藏在我们的记忆中,
勇于尝试
或许能够打开往日的生活密码
追溯过去的温情
在准备戏剧片段的同时,也可能是发现、重拾、收获的过程。

阅读推荐
本期推荐
书名:《西厢记》
作者:王实甫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021635


0386922bfdd8344749cecb4204d4caa

朱丽叶与罗密欧谈恋爱的时候,未满十四岁
崔莺莺遇到张生的时候,十九岁,当时属于晚婚
咳咳,几岁了,谈恋爱了吗

朱老师提醒我们注意戏剧人物的年龄,
顺便甩给我们一本有关爱情的《西厢记》


朱老师也给了我们相应的推荐理由:


从内容上来说,《西厢记》是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作品当中,比较少见的能以现代爱情意义角度来理解男女之情的叙事作品。

从表演角度来说,它是在全国范围之内,各个地方剧种中流传最广的一部作品。通过了解西厢记这部作品,可以接触到大部分地方戏剧种。所以可以通过西厢记这一部作品勾连出很多的艺术形式。

从文学角度来说,它对于语言的描写、人物的塑造、对情节的刻画都特别地精彩。

END

本期文字 / 孔繁兴

本期编辑 / 朱颖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