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学展堂丨阅读推广:中医典籍之《黄帝内经》
作者:闻学堂  发表时间:2024-11-25 
开卷有益,朱熹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医宗金鉴》中有:“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中医典籍浩如烟海,灿若星辰。研读它们,不仅可以将感悟结合实践,理论联系诊疗,融会贯通;研读经典,更要怀有敬畏之心,感受先辈治病救人的济世思想、大医精诚的无私精神,持之以恒。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与《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它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相传源于远古时代的轩辕黄帝,后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被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01

《黄帝内经》

现今流传的《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原九卷,由唐王冰整理订补,扩为二十四卷,共八十一篇,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等,经南宋史崧由九卷改编为二十四卷本,重点介绍经络腧穴,针具刺法与治疗原则等,是中医经络学、针灸学及其临床的理论渊源。

 

02

《素问》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医学的“开山之作”,以黄帝与岐伯等人的对话形式,阐述了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成为中国医学的重要基石,对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各方面都有着全面的论述和指导。

金句撷英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当内心处于恬然淡泊、从容安静之境,不以物喜不以物悲,气血和顺,志安情畅,才能让真气长久、自然地运行于体内。自然万物生生不息,强调从发病的根本入手,釜底抽薪,也是治疗当代人心灵疾病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