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厅介绍

展厅介绍

中国园林与传统艺术展示厅

艮岳

艮岳是古典园林建筑之一,中国宋代的著名宫苑。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兴工,宣和四年(1122)竣工,初名万岁山,后改为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艮岳,亦号华阳宫。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后被拆毁。宋徽宗赵佶亲自写有《御制艮岳记》,艮为地处宫城东北隅之意。

艮岳位于汴京(今河南开封),面积约为750亩。艮岳突破秦汉以来宫苑“一池三山”的规范,把诗情画意移入园林,以典型、概括的山水创作为主题,在中国园林史上是一大转折。苑中叠石、掇山的技巧,以及对于山石的审美趣味都有提高。

南越王宫御苑

南越王宫御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南越王宫遗址内。公元前203年,秦将赵陀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在都城番禺(今广州)兴建王宫。南越国宫遗址内不仅有南越宫苑,还有从秦、汉、晋、南朝、隋、唐、南汉、宋、元、明、清到民国共12朝的遗迹遗物。这些遗迹层层相叠,构成了一部记载广州两千多年发展的无字史书。

早在两千年前,南越王国的能工巧匠已经有本事借助一个方圆4万平方米的巨型石头蓄水池,构造出了波光粼粼的月牙水池和其他人工水景,让人叹为观止。按考古学家的说法,广州南越王宫御花园遗址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园林遗址之一,比欧洲现存的最早园林遗迹——罗马哈德良离宫遗址柱廊园还早了两百年。据专家考证,整个御花园乃至整个宫苑区的有些建筑结构与古希腊建筑也有相通之处。

网师园

网师园位于苏州市城区东南部带城桥路,是苏州园林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网师园几易其主,园主多为文人雅士,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

我校园林名家陈从周先生主持的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明轩”庭院,是以苏州网师园内的一个小院子“殿春簃”为蓝本移植建造。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可园

可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区西博厦村,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合称清代粤中四大名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面积2204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绕以青砖围墙。

可园最大的特点是:四通八达。把孙子兵法融汇在可园建筑之中。全园亭台楼阁,堂馆轩榭,桥廊堤栏,共有130多处门口,108条柱栋,整个布局有如三国孔明的八阵图,人在园中,稍不留神,就极可能会迷失路径。可园的第二大特点是:雅意文风。原园主张敬修虽然身任武职,但对琴棋书画造诣颇深。所以整个庭园虽偏于武略,但局部都显得文风雅意极浓。

中国传统家具微缩模型

中国传统家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生活、工作或社会实践中供人们坐、卧或支承与贮存物品的一类器具。其历史悠久,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种类齐全,技艺精湛。

家具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工具,反映了每个时代人们的起居方式和文化。中国传统家具的设计理念以“尊严”为本,家具在古代首先是一种身份、尊严和权势的象征。其次,在制作工艺上,中国传统家具尽量保持木质的原色,一般采用榫卯结构,没有一枚铁钉,且尽量不使用胶,如此制出的家具木质天然、清新秀丽,结构精巧,历经百年而不变形。

根据使用功能,中国传统家具大致可分为桌案类、椅凳类、床榻类、柜橱类、架具类及其他,具体包括:
桌案类——方桌、炕桌、香几、炕几、炕案、案桌、酒桌。
椅凳类——宝座、交椅、圈椅、官帽椅、玫瑰椅、靠背椅、长凳、圆凳、马扎、绣墩。
床榻类——榻、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
柜橱类——亮格柜、圆角柜、方角柜、闷橱。
架具类——架格、镜架、镜台、衣架、面盆架、灯台。
其他——如屏风、衣箱、印匣、药箱、枕凳、滚凳、甘蔗床等。

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过程精细复杂,需经过选材、下料、开榫、凿眼、沾水打磨、刹活、使鳔、检查打磨、油工等多道工序,其中包含干燥处理、榫卯、雕刻、烫蜡、打蜡、生漆等多项传统工艺。

我馆馆藏中国传统家具模型合计169件,种类丰富,涵盖多类使用功能,材质以红酸枝、鸡翅木、花梨木、黑梓木为主,集中展现了我国传统榫卯、烫蜡工艺。

水绘园

水绘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冒氏所有,明末清初冒襄即居于此,冒辟疆将旧园重整,赋予思想,精心增饰,在园中构筑“妙隐香林”,“壹默斋”,“ 枕烟亭”,“寒碧堂”,“洗钵池”,“小浯溪”,“鹤屿”,“ 小三吾”,“波烟玉亭”,“湘中阁”,“涩浪坡”,“镜阁”, “碧落庐”等十余处佳境,后渐衰败。清初名士陈维崧在《水绘园记》中写道 “绘者,会也,南北东西皆水绘其中,林峦葩卉坱圠掩映,若绘画然。”乾隆时汪之珩在此建水明楼,形成现有格局。水明楼为一画舫式建筑,建于洗钵池旁,二层,楼上为客座、暖阁。

水绘园是江海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园以水为贵、倒影为佳,既秀且雅;而其以园言志,以园为忆、并融诗、文、琴、棋、书、画、博古,曲艺等于一园的特色,又足以说明它原来是一座饶有书卷气的“文人园”。

安宁楠园

安宁楠园地处云南省安宁市中心区百花公园之南,建园材料以楠木为主,辅以香杉木、云冷杉等,楠园因此得名。楠木之珍贵,缘于木质坚硬耐腐,寿命长,用途广;楠木生长缓慢,历经百年风雨,方成栋梁之材。

楠园占地10亩,其中建筑1045平方米,水面1898平方米,园林绿化用地3411平方米,游览步道313平方米。整个工程由上海同济大学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师陈从周教授,按苏州私家园林风格设计。并请百岁老人苏局仙、昆曲泰斗俞振飞和名人顾廷龙等为厅、阁、亭、廊题额:“春苏轩”、“春廊”、“楠亭”、“通宜”、“春花秋月馆”、“小山湖水馆”、“安宁阁”、“春润亭”、“怡心居”等。湖中立一巨石,称“音谷”。园中叠有假山、奇石,种植山茶、杜鹃、苏铁、五针松、罗汉竹、桂花等名贵花木。当时楠园是云南省唯一的一个仿苏州园林建筑。

隋代名园——绛守居园池

 山西省新绛县的“绛守居园池”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是中国现存唯一的隋代园林。由于该园林的布局设计、建造艺术在园林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2009年12月9日,“绛守居园池”入选“国家重点公园”。绛守,指绛州太守;居,则是居住的意思。是古时绛州衙署的后花园。隋代绛州内军将军临汾令梁轨于隋开皇十六年修筑渠道,引九原山鼓堆泉水灌溉绛州,余水放衙署后部蓄为池沼,又建庭阁于池畔,始有园池。园池自唐代以来屡经修复,便形成现在的春、夏、秋、冬四个景区,名木繁卉分植其中,穿筑其间的是虎豹门,洄莲亭,洄莲池,半亭,香亭,嘉禾楼,望月台,宴节楼等景观。


园池内曲径通幽,古朴典雅,景色怡人,亭榭楼阁,错落有致。遂有北宋大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用“静境合通仙,消阴不知暑”的佳句来赞美园池。“绛守居园池”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唐宋时期许多文人墨客岑参,范仲淹,欧阳修,梅尧臣等曾到此咏诗作赋,留有大量的文墨名联。经过阮仪三老师的推荐并在校友苏邦俊先生的赞助之下,2022年,同济大学博物馆按照1:60的比例制作了“绛守居园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