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同济的永续贡献 纪念同济大学成立110周年特展 |
发表时间:2017-05-18 阅读次数:1741 |
前 言 110年前,帝国倾颓,皇朝觅路,李鸿章荐洪堡思想,图科学强国,同济人承东渐西学,开务实济世先河。
110年前,国难初夷,硝烟未靖,志士汇至沪上,建理想,树新旗,同济人秉理性求国欣,奠建民主与科学大厦。
“同济的永续贡献”感念和铭记先行的守护者、建设者和探索者,以激励我同济学人负同济使命,立中国大地,创大学理性,传学术思想,播永续文明,以世界担当之胸怀,追中华复兴和人类进步之理想。
现代大学,意义在乎独立于富贵的操守,在乎为社会办学的宗旨,在乎独立思想的基石,在乎科学研究的群体。“历史遗产的守护者” 以致同济人为守护中国文化传承、保护世界遗产做出的贡献和艰辛。“现代文明的建设者”书写同济人在现代建设中对同济、对上海、对中国及对世界之爱。“未来发展的探索者”展现同济人推动和引领可持续发展的尖端力量。
同舟共济,其意三层:一曰:共知难;二曰:共认同;三曰:志同道合。三者皆备,可登船共济。百十年至今有新意三层:曰,今樯桅成林,而非小舟一叶,不同学科之相辅相协,方为现代科学;之集团联合,故能差异互补;之强强联手,乃得民族复兴。
吴志强
2017年5月
一楼展厅: 历史遗产的守护者
历史遗产之于同济人,是自始至终拴在心头的情节,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
同济人,愿为“遗产守护的传继”。历史赋予同济人的神圣职责,冯纪忠、陈从周、罗小未、李德华、郑时龄、阮仪三、伍江、常青、周俭……,同济人义不容辞的扛起了保护中华文化遗产的旗帜,静守初心,薪火相传。
同济人,躬行“世界遗产的保护”。从山西“山城周室六军台,世远星移紫雾埋”的平遥,一路南下到江西“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庐山,再往南至福建“错落参差苍翠间,依山就势固如磐”的土楼,再有曲阜、澳门、丽江、西湖、红河哈尼梯田、三清山、武陵、嵩山、承德避暑山庄、武当山古建群、海龙屯……同济人让这些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明珠,穿越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仍屹立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同济人,留下 “五湖四海的足迹”。华夏大地历经沧海桑田,孕育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城镇村舍,有王朝都城、有经济重镇、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珍稀文物的出土地等等,它们的留存,为今天的人们回顾中国历史打开了一个窗口。
从长江流域到黄河沿岸,从丘陵盆地到高原山地,南至百越、北涉河西,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同济人半生湖海,守护“历史文化名城”。
二楼展厅: 现代文明的建设者
适逢同济大学建校110周年,我们以甄选出的40个项目去展示同济建筑人多年来风雨兼程的情感沉淀,这是同济建筑人集体的建筑设计和创作思想的具体体现与历史记载。它反映了一个群体,数十年来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交互影响、相互渗透、不断思索、不懈追求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同济建筑学科奠基人之一冯纪忠先生曾提出“出作品,出人才,出思想”的办学理念,而自创办伊始就被注入的严谨和理性的建筑精神,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同济特色,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首先表现在同济校园内的各种建筑中——它们各有风格,形成了同济校园极具魅力的独特个性。但究其根本,这些校园建筑所有的内在精神仍然是从老一辈同济人身上代代继承下来的同济“精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同济大学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对于自身建筑理想的坚守,对建筑设计新领域的探索和追求。从那时起,同济建筑人就坚持置身于中国现代建筑的前沿,从早期的对现代建筑的引入到今天的当代中国建筑的创作。
同济大学立足于上海,这座在中国近代史上(甚至在亚洲近代史上)独一无二的城市为同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也赋予同济建筑人多元、自由、创新、包容的学术精神和创作氛围。正是得益于这种文化环境的持续滋养,他们一直以理性精神和多元路径来探求中国现代建筑,具体设计内容极为广阔。他们积极介入、引领了中国城市与建筑现代化的线索,见证了中国城市建设的空前发展,也用不胜枚举的设计作品记载了同济建筑人的光辉与荣耀。
三楼展厅:未来发展的探索者
![]() 世纪长河,浩瀚奔涌;百年学府,巍巍上痒。
坐落在东海之滨的同济大学,经历了110年的历史风云,承古续今、汇集东西,发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复兴中华的征程中同舟共济,砥砺前行,谱写了一幅幅辉煌壮美的篇章。
秉承"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优良传统,同济大学长期注重发挥优势学科和基础研究的溢出效应,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形式和领域,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建设发展作出贡献,为国内桥梁与隧道、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水环境治理、抗震救灾、洋山深水港、上海世博会、崇明生态岛、新能源汽车等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同济人的探索——纪念同济大学成立110周年特展”“未来发展的探索者”部分特选了30个经典成果,呈现了同济人在“人类的未来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和实践,让我们在重温同济精英和学者研究成果同时,也感受到在过去的漫漫岁月里,自强不息的同济人为民族的兴旺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功绩。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今天的同济大学正满怀豪情,努力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朝着"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力前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