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回顾
2016|农民画与文化景观特展
  发表时间:2016-06-30  阅读次数:2629


捕获


中国的农民画与当代中国社会宏大的历史话语紧密相关,是主流文化与民间文化交互作用的产物。社会的变迁、文化的交融和民众的自觉选择,在其中被细致描摹,农民画由此成为中国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一种文化景观

 

农民画肇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在特定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下发展起来的独特艺术种类,其整个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束鹿、邳县模式阶段、户县模式阶段和金山模式阶段。此次农民画与文化景观特展由同济大学博物馆、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和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联合主办,展出的都是第三阶段的当前作品,共精选出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画32幅,其中包括上海地区的金山农民画6幅和西郊农民画14幅。

 

近日,农民画与文化景观特展在同济大学博物馆拉开序幕,精选自全国各地的农民画32幅中不乏曾在全国画展中获奖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都以装饰的表现手法反映了新时期农民的现实生活。共分为心灵原乡、八面来风、西郊异彩和西郊农民画代表人物四大主题,涵盖了当代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此次展览将于本月22日结束。

 

心灵原乡——

农民画的地域风格除了风物习俗的差异外,主要来源于当地的民间艺术传统。农民画借鉴了传统民间工艺中年画、版画、刺绣、挑染、石刻、壁画、剪纸和布贴等形式,题材和艺术手法与民间美术有相通之处。在这一单元里,南方与北方的农民画相映成趣,都充满着热烈、吉祥的氛围。

“鱼”是农民画中常见的符号。苗族的祖先曾经在洞庭湖一带居住,西迁之后的居住地也依山傍水,鱼不仅是黔东南苗族的常吃的食品,也是民间刺绣的主题和图腾崇拜之一。

新疆农民画极富生活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是一种带有原始形态的稚拙绘画艺术,再现了新疆喀什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所思所想,其绘画艺术具有浓郁的时代和生活气息。

 

八面来风——

农民画的地域风格除了风物习俗的差异外,主要来源于当地的民间艺术传统。农民画借鉴了传统民间工艺中年画、版画、刺绣、挑染、石刻、壁画、剪纸和布贴等形式,题材和艺术手法与民间美术有相通之处。在这一单元里,南方与北方的农民画相映成趣,都充满着热烈、吉祥的氛围。

同题的“回娘家”,迥异的风俗画:

在曹秀文的《回娘家》中,小河翻了底,远处人物突破透视制约放开画,近树远树一般大,给观赏者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表现出金山农民画浓郁的装饰特色和秀丽的江南风格。

而在吉林东风的农民画则是融合了汉、满等北方民族文化元素,构图饱满,和谐,凝重。在刘丹的作品《回娘家》中我们看到,画面中一家三口,妻子抱娃娃侧坐在毛驴上,多彩的天地似换歌,夫妻的形体如笑语,飞舞的花喜鹊充满着灵性,给人一种奔放火热的恩爱氛围。

 

西郊异彩——

上海西郊,顾名思义指上海的西部郊区,主要包括原上海县、原嘉定县(现嘉定区)、原清浦县(现青浦区)、长宁区、真如区、普陀区等。1993年,因西郊农民画的成就,长宁区新泾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7年西郊农民画被列为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15年被列入上海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西郊农民画代表人物——

西郊农民画绘制程序复杂,技法上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农民画。高金龙和胡佩群是西郊农民画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高金龙的作品奔放热情,写实写意,对西郊农民画有奠基之功。胡佩群履行传承之责,其绘画风格细腻,满溢着挚厚的乡村情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