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您的反馈是什么?

   取消
馆长信箱 咨询反馈
闻学讲堂 | 武则天•杨贵妃•聂隐娘——唐代三百年服装流行史 回顾
  发表时间:2018-11-02  阅读次数:3791

10月30日晚,知名服饰研究学者陈诗宇做客同济大学逸夫楼二楼报告厅,为同学们带来一场题为《武则天•杨贵妃•聂隐娘:唐朝三百年服装流行史》的讲座。活动由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同济大学妇女工作委员会、同济大学图书馆主办,同济大学旗袍服饰文化社及闻学堂承办。

 

 

讲座伊始,陈老师由《簪花仕女图》为例,引入讲座的主题:唐代服装流行史中的三位女性。《簪花仕女图》真的能作为唐代人物画的代表吗?真实的武则天服饰真的如《武媚娘传奇》一般开放吗?杨贵妃是我们印象中的那般胖吗?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抛砖引玉,激发了听众们的兴趣。

陈老师介绍道,研究服装的变化一般有四个维度:天、地、人、事,由初唐及末唐,往往二三十年就可以归纳出一个流行的阶段,再结合唐代帝王的双轨制服饰可以看出,唐代流行服饰的潮流变化迅速,往往综合了各方面的因素,而不仅仅受统治阶级的影响。

接下来陈老师就对三位唐代女性——武则天、杨贵妃、延安公主及其所代表的服饰风格作了认真细致的讲解。

 

 

武则天所经历的中宗、高宗时期,服饰经历了由保守到挺拔开放的过渡。贞观年间武则天入宫,当时还流行隋朝时期的铅笔身材,保持着低矮的盘髻。直到高髻登场,服饰逐渐开始趋向夸张化。高宗的嫔妃也由瘦弱变为挺拔,显示出更多的自信。“施裙渐短”,到武则天当权时,唐朝服饰的开放气息达到了顶峰。该时期的壁画中显示出更多浓烟华丽的妆束,发饰也开始由高髻主打,出现了蓬松的云髻。

 

“环肥燕瘦”可以说是许多人对杨贵妃的最初印象。但在史料中还可以找到诸如“纤秾中度”、“人应笑太真肥”的不同评价。由此,陈老师提出一个观点: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审美标准,我们应仅仅根据文学形象来判肥瘦的标准,而应当根据历史和考古材料具体分析。紧接着,陈老师梳理了开元初期衣料简朴、君王励精图治;贵妃初入两京时形成“开元式”服装,往夸大化发展;入宫册妃时以形成丰腴华丽的审美风格、李隆基逐渐沉湎于享乐这几个阶段,由武惠妃石椁上的线刻可以看出,“以肥为美”已经成为当时社会承认的风尚。陈老师着重强调了妆面夸张的“天宝样”,甚至从日本奈良时期的绘画作品中也可以看出相似的风格,从侧面反映盛唐时期流行服饰跨地域广、传播速度快、流行演变一致的特点,这恰恰与大一统的政治环境、鼓励外交的政策密切相关。

 

最后提及的一位女性是与聂隐娘有着相同时代背景的延安公主。陈老师从阳安公主的“裙摆事件”出发,突出了中唐至晚唐服饰发展流行的趋向以及服装流行史的总体规律。当年延安公主参加皇帝举办的元宵宴会,无意中身着宽大的衣裙,结果被直接赶回家中,连驸马也受到惩罚。这与中唐时期的服饰妆容趋向奢靡化紧紧相关联。贞元时期出现了夸张的堕马髻、啼眉妆,到了元和年间,“时世妆”更是突出了赭黄抹脸、圆鬟高髻的夸张风格。文宗即位之初,看到举国流行高大椎髻、八字啼眉、乌唇黄脸、拖地长裙,感到奢靡之风不得不禁,一时下令整改,而皇帝的态度最以延安公主事件为代表。但这样的限制仍然没有对抗住全社会对奢靡的需求,晚唐到五代,壁画陶俑中的大袖长裙更是比比皆是,“妇女服饰,异常宽博”。

 

讲座的最后,陈老师针对当下古装剧中的服装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影视剧由于观众的需要,不一定会按照真实的古代服饰设计,我们看到的与当年人们身上所穿的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舞台剧中,甚至要考虑场地和空间的因素而把服装加大。服饰流行的变化很快,我们不应该只拥有一个简单的脸谱化印象,而要注重时代、深入史料,发掘出影响服装发展的诸多因素,形成一个完整的观点。

 

 

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何继红副教授,代表旗袍社和闻学堂为老师赠送纪念品。

 

主讲人介绍:

陈诗宇,《汉声》编辑,《艺术设计研究》服饰研究栏目主持,《国家宝藏》服饰顾问。他从事古代服饰文化以及传统工艺美术相关题材研究出版十余年,曾采访数百项传统工艺技艺,参与、组织多项服饰复原与博物馆展出策划,并在十余家期刊撰写系列服饰考证文章或专栏数十篇。

 

 

2018年同济大学图书馆立体阅读“风雅大唐”系列活动之“盛世霓裳——唐代服饰文化展”正在图书馆十楼闻学堂展出,欢迎大家前来观展!喜欢唐朝文化、想进一步了解唐朝服饰,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参与展览答题互动,更多意想不到的精彩等着你!还等什么,快行动起来!

 

 

文字:刘畅然

摄影:秦玮、金唱

编辑:朱颖涵

返回